|
浮烟山上万人放飞,“百龙闹春”碧云天 |
◎第八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暨风筝表演昨日拉开帷幕 ◎国内外数百支代表队竞技献艺 |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二月天早过了,春色愈发浓了,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风筝会。4月22日上午,浮烟山风筝放飞场里人头攒动,漫天飞舞的风筝将天空装点得分外绚丽。龙头蜈蚣、水蛇、凤凰、奶牛、愤怒的小鸟、章鱼、滚地龙……各式各样的风筝造型活泼生动,形态逼真,让现场游人大饱眼福。 风筝满天,远近宾朋同场竞技 4月22日上午,第29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第八届世界风筝锦标赛暨全国运动风筝邀请赛和万人风筝放飞表演在浮烟山拉开帷幕,共有国际风筝联合会60多个会员国和地区的100多支代表队以及国内30多个省市区的80余支代表队,近千人参赛。另外,前期参加潍坊风筝大赛进入决赛的1156只风筝、来自各代表队的百条龙头蜈蚣风筝同时进行了放飞表演,各种各样的龙头风筝将天空装点得分外绚丽。 来自潍坊的传统的龙头蜈蚣风筝拼长度、拼造型,还有很多小巧精美的平板龙,在绘图上下了大工夫。一只巨大的立体章鱼张牙舞爪地升上天空,人们不禁抬头观望;愤怒的小鸟、樱桃小丸子、蝙蝠侠等卡通造型,引得现场小朋友叫声连连。 精彩的放飞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看,家住潍城区的潘丽娟就带着77岁的奶奶来看风筝放飞表演。今年20岁的潘丽娟说:“我们家就住在浮烟山附近,今天正好是周末,学校不上课,我就带奶奶来看放飞了。这几年,我和奶奶几乎年年来看。” 来自湖南的曹先生是第一次来观看风筝放飞,他说:“早就听说潍坊风筝会和寿光菜博会,这次趁休年假赶过来看看,我从没同时见到这么多制作精美的风筝。之前我还去了杨家埠,观看了制作风筝,感觉潍坊风筝文化很深厚,我特意买了十几只准备带回去送给朋友。” 二龙戏珠,挑战传统龙形风筝 在漫天风筝中,有一红一蓝两条各长6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两龙中间有一个彩色圆球,放飞时,圆球在风力作用下滴溜溜转个不停,在空中呈现出双龙戏珠的景象,美不胜收。 据了解,这个二龙戏珠风筝在“百龙闹春”的风筝中,挑战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在一条线上放两条龙,中间加入不同材质和造型的圆球,这在风筝放飞中也是首创。由于中央位置的圆球重量最大,扰乱了风筝飞行时的平衡,放飞时风一吹,圆球里的圆珠转个不停、不住地晃动,这对放飞的综合技术也提出了各种考验。 “在中国传统中,二龙戏珠寓意着吉祥如意,我们6个人花费了42天制作了这个二龙戏珠风筝,经过了前期的反复试飞,我们希望凭借该风筝的工艺、创新和难度,在今天的风筝比赛中一举夺魁。”潍坊天成风筝厂总经理王永训显得很有自信。 来自澳大利亚的友人史蒂夫当天也玩得很尽兴,他放飞的是一种需要四根线控制的“眼镜”风筝。史蒂夫说:“我玩的是运动风筝,通过风筝放飞,我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现在我可以和另外四个朋友组队进行放飞表演,我们五个人的风筝可以在空中排成一对,也可以组成一个圈,进行各种配合。” 参照图片琢磨做出外国“滚地龙” 除了众多传统的中国龙头蜈蚣风筝,记者还看到许多风格迥异的“外国龙”。 “后面帮忙的听指挥,前进、后退,好,起、起、起来了……”伴随着一阵喝彩声,一只巨幅的圆盖形风筝贴着地面飞速滚动,该风筝由各色彩条组成,随着不断的滚动,更加绚丽。与普通风筝不同的是,这个风筝用一个铁环控制总线,随着放飞人员用铁环对总线不停地收放,风筝越滚越快,最终“滚”地而起,很多人惊喜地尖叫起来。 这只风筝出自上海真新特技风筝队,名叫“滚地龙”,是只外国龙。上海真新特技风筝队队长王家骅介绍说,这只“滚地龙”风筝直径为21米,总重量达30公斤,由108根线牵引,放飞时需要约40人,只有风力达到三四级时才能放飞。“滚地龙”依靠在草地上的滚动进而逐步升空,全部撑开时总面积可达620平方米,放飞高度能达到6层楼高。 风筝的制造者是该风筝队的韩克敏。51岁的他痴迷做风筝,这只“滚地龙”是他从网上看到后,自己琢磨尝试,用了一个多月做出来的。 除了这只巨幅“滚地龙”,现场还有几只中型“滚地龙”,多来自杨家埠的风筝厂。这些“滚地龙”是大家根据网络上国外“滚地龙”的样子,自己琢磨创作出来的。“其实无论是风筝制作还是放飞,都需要中西合璧,搞结合、搞创新,让不同类型的龙风筝共同翱翔,这才叫百龙闹春。”潍坊海鹏风筝厂的总经理韩臻说。 77岁株洲老人表演“空中斗鸡” 不少来放飞场的市民都把焦点放到了“谁的风筝大”、“谁的风筝新奇”上。要说谁的风筝会“打架”,有不少市民表示:“还真没见过。” 不用说风筝“打架”,就是两只风筝的线缠在一起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但是,湖南株洲代表队77岁的邵南方老人不这么看。他放风筝,还就是故意要和别的风筝搅和到一起才高兴。 邵南方老人说,他从2008年开始代表株洲来潍坊参加风筝比赛。谈到潍坊,老人激动起来:“我很羡慕潍坊的朋友们,因为在这里,老百姓放风筝更像是放飞一种文化。” 邵南方与风筝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10年前的潍坊风筝会说起。他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了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比赛的现场转播,被广东代表队放飞的打斗风筝深深地吸引。看完比赛后,他一晚上没睡着觉。“我当时就琢磨,到哪里去买这样的风筝,怎么学这种放飞技艺。”邵南方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邵南方托关系、找朋友,终于从广东买到了一只看似十分蹩脚、样子并不美观的“打斗风筝”。凭着对风筝的痴迷和喜爱,邵南方就拿着这样的风筝在家苦练多年,终于在当地“打”出名气。2008年,他代表株洲赴潍坊参赛,并获得了前8名的好成绩。 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的株洲代表队还肩负着另一项重大任务,那就是向潍坊学习举办风筝会的宝贵经验。据株洲代表队一位队员说,在株洲,市民放风筝的热情同样高涨,株洲市也希望向潍坊多多学习经验,打算在明年办起自己的风筝会。 本报记者 谭黎明 韩镇 王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