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西瓜大棚里忙活一天,外来女工能赚二百
2012年04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瓜大棚里忙活一天,外来女工能赚二百
◎昌乐西瓜行情看涨,瓜农忙不过来只好找来务工人员 ◎不少外地妇女瞅准机会纷纷来赚“技术钱”
  瓜棚外,刘女士(左)、赵燕(右)的中午饭是馒头和咸菜。
  赵燕在打西瓜杈。



  现在,在昌乐县宝城街道(原尧沟镇)很多村子的瓜棚内,每天除了瓜农们自己劳作外,还雇了一些有技术、细心的妇女来帮忙,不仅累还要忍受高温的煎熬,但每天200多元,甚至300元的劳务费,让她们觉得挺知足。据了解,随着近几年昌乐西瓜价格的回升,瓜农们的大棚里又忙了起来,人手不够就只好到劳务市场招工,其中不仅有当地的,还有许多了解需求、行情的外地妇女。4月23日,记者走进昌乐县宝城街道东齐村的一处瓜棚,体验这些妇女们的辛苦。
劳务市场 打西瓜杈一天220元
  4月23日早上7时许,记者来到昌乐县城宝石街上的东风市场,只见路边足有百余名劳务人员,多为四五十岁的男子和三四十岁的妇女。这些妇女几乎个个头戴围巾,背着一个大包,带着大水瓶。
  “你们谁会打西瓜杈啊?不会的我不用啊!”一位瓜农开着一辆面包车停在了路边,下车问道。此时立即围上来了十多名妇女,她们有的说:“我会!我都打过多次了!”有的低头嘟囔着:“我不会,我会打甜瓜杈,不会打西瓜杈啊!”“200元一天,谁去啊?”“再加20元吧!”两名妇女讨价还价道。“210元,去你们就去,不去就算了。”这位瓜农说。最后,两名妇女同意了瓜农的价格,开心地上了那辆面包车。
  随后,其余的妇女纷纷散去,又继续耐心地等待着。不时有前来雇人的瓜农,记者注意到,瓜农们大多青睐妇女,身强力壮的男性反而受了冷落。“我们瓜棚里都是精细活,没种过棚的大老爷们都干不来,这些妇女们手巧些,也能受得了热。”一位瓜农对记者说,他们最愿意找当地的曾种过大棚的妇女干活,但当地干劳务的妇女相对要少些,因为她们也都在忙着自己家里的大棚,只能找外地的妇女,现在正是农忙,能找到人干活就已经不错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短短半个多小时,等活儿的妇女们大多陆续被瓜农们带走了,劳务费多是一天一人200元左右,最多的有220元,最少的也得有170元。
◎走进西瓜大棚
每隔一个多小时就得喝一大杯水
  记者跟着昌乐县经济开发区的刘女士和济宁的赵燕一同上了瓜农齐先生的车,来到了昌乐县宝城街道东齐村,放眼望去,这里处处是大棚。
  一进齐先生家的西瓜大棚,一股热浪袭来,大棚内满眼都是又大又圆的西瓜和茂盛的西瓜秧。“地里的西瓜刚上了水,正是生长的时候,瓜杈很多,得尽快把这些瓜杈扯去,否则影响西瓜长个。”齐先生一边说,一边扯下了瓜秧上的一根根瓜杈。刘女士和赵燕也开始非常熟练地半蹲着、仔细地采下瓜秧上分出的瓜杈。“我们以前都干过这种活,虽然不用出很大力气,但一直这样蹲着采,时间长了也很累!”刘女士对记者说。
  齐先生看两人对打瓜杈已是轻车熟路,叮嘱了几句后,在大棚门口放上了一大桶桶装水,就放心地离开了西瓜大棚。
  在大棚内呆了没多久,记者已经感到很不舒服,脸上都是汗,而刘女士和赵燕则在棚内一边擦汗,一边干劲十足地劳作着。“人家雇主给我们每个人200元劳务费,我们得尽心干啊!”她们说。随着外面的气温逐渐升高,棚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刘女士和赵燕每隔一个多小时,就得喝上一大杯水。“在棚内离了水不行,出汗太多了。”赵燕大口地喝完水后对记者说。
  12时30分,齐先生送来了一些馒头和黄瓜辣椒拌的小咸菜。她们在大棚外找了个阴凉处开始吃饭。“这样就很好了,这些小咸菜很好吃,有时候我们只能吃馒头,吃干咸菜条。”赵燕一边吃着饭一边说。一顿简单的午饭仅10分钟就吃完了。
过了中午棚内温度高达41摄氏度
  由于当天的气温很高,棚内实在太热,齐先生让刘女士和赵燕休息一下,等下午2时左右再继续干。
  休息时,刘女士说,他们一家四口人,有两个女儿,丈夫外出打工,以前一家四口全靠丈夫的工资生活,过得很艰难。为了贴补家用,从去年开始,她天天“上劳务”。“去年刚开始每天七八十元,后来一百多。今年春天是劳务费最贵的时候,有一次一天赚到了300元。”刘女士说,虽然非常累,但是赚钱多,并且每次都是现钱交易,雇主从不拖欠。“一天不干,就少挣200元钱呐!”刘女士说,她现在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到劳务市场上找活干,这样一个月下来,她就能赚到五六千元。
  赵燕说,她的老家是济宁农村。今年春天,她和丈夫来到昌乐,在劳务市场附近租了房子,丈夫在劳务市场上找点建筑活,她就到附近村里干些大棚内的活。“我和孩子他爸在这里打工赚钱,我们一般都是花他爸的工资,我赚的钱都攒下来了,给孩子上学用。”赵燕也满足地说。
  下午2时多,刘女士、赵燕继续到西瓜棚里劳作。记者再次跟随她们进入瓜棚,刚掀开大棚门帘,热浪再次迎面扑来,记者看了看大棚内的温度表,竟然高达41摄氏度。记者刚在大棚里拍了几张照片,脸上的汗就不断地流下来,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还感到头昏脑胀、胸闷,如中暑了一般。然而,刘女士、赵燕仍在不断地采着瓜杈。她们的汗水不断流下来,一大桶桶装水内的水位很快降了下来。
  “我们已习惯了。”她们平淡地说。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大棚内高温的煎熬,记者在待了十多分钟后,只得冲出了大棚。
◎新闻延伸
西瓜价格看涨 搅热劳务市场
  采访中,瓜农齐先生等几位瓜农对记者说,前几年,昌乐西瓜的价格跌到了低谷,让众多瓜农辛苦一年,大多没有赚到钱,也很少雇人干活。而近几年,昌乐西瓜的价格回升,瓜农们把自己家种的西瓜当成了“宝贝”,再过10天左右的时间,昌乐西瓜就能上市了,这段时间正是关键时期。很多瓜农忙不过来,只得到劳务市场雇人,有时去晚了人都被“抢”光了。
  齐先生说,据他了解,现在的西瓜价格每公斤5.60元至6元钱,到“五一”前后的话,价格至少也得在每公斤5元钱左右。昌乐当地的瓜是“五一”前后成熟,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一亩地能收获2500公斤左右西瓜,这样,一亩地就能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俺家种着7亩西瓜,算算今年春天就能收入8万多元,再加上秋天还要收获一茬西瓜,这一年,俺家就能收入10多万元。”齐先生说,村里很多瓜农家种的西瓜比他们家还要多,收入也会更多。所以,为了让自家的西瓜能长得更大、更好,他们舍得掏不菲的劳务费雇人。“虽然每天每人200多元的劳务费对瓜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这个钱是劳务人员下了工夫的血汗钱,是他们理所应得的。而且俺们有时农闲时,也会到劳务市场上给其他村的瓜农们干劳务,像俺们这样种大棚的劳务还非常抢手呢!”齐先生说。
  “以前是只有当地人来瓜棚里打工,现在俺们这里的大棚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也把技术传给了他们,这可是一举两得啊!”瓜农王先生说,随着近几年昌乐西瓜价格的回升,瓜农们的大棚西瓜不但给当地一些农民提供了打工的机会,还吸引了济南、济宁、泰安、德州等外地的劳务工纷纷来赚“技术钱”,他们给自己挣到了收益,也给瓜农们带来了效益。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实习生 潘高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