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乐死人 |
◎村民连续九年自办文化节 ◎社区老百姓自己搭台表演 |
|
村民在文化节上表演节目。
没有节目单,没有过多的事先安排,没有固定演员,这里有的就是老百姓在社区里搭起的舞台,演员全是老百姓,有热衷演出的铁杆演员,也有看到一半受感染登台的。4月26日,记者在奎文经济开发区刘家沙窝西社区,被一场民俗文化节深深吸引。 4月26日一大早,记者就赶到奎文经济开发区刘家沙窝西社区村委大院。舞台上,老农民唱得正红火,舞台下,坐马扎的,站着的,坐在三轮车上的,挤满了观众。该社区第九届民俗文化节正热闹红火地进行着。 台上,68岁的王长高连着唱了两首歌——《最美的歌唱给妈妈》《想家的时候》,他一唱完,台下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长高来自刘家沙窝西社区4公里之外的埠家村。他告诉记者,早就听说过这个村办的民俗文化节,去年也来看过,但当时憋了整整一上午,愣是没敢上台演出,回到家却后悔不已。 今年,王长高老早就找到“总导演”杨振山,说自己要上台,报名时连试唱都不用。杨振山说:“凡是来的老少爷们,不问哪个村,想上的都上,一天演不完以后就改成两天。”王长高说,杨振山的这番话很有鼓动劲儿,之所以要上台,就是因为心情实在是“鼓不住了”。当天,王长高对自己的表演很满意。 杨振山今年43岁,从2004年村里办起这个民俗文化节,他就是组织者,一直办到现在。如今,文化节已经吸引了来自高新区、寒亭区、安丘市、坊子区等很多村的人来表演。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六,刘家沙窝西社区就是一片热闹的海洋。 记者采访获悉,第一届民俗文化节时,附近几个村的人来得很少,上午只演了一个多小时节目就结束了,而且村民们的热情也不高。很多人不好意思上台演节目,刘家沙窝西社区书记刘玉春心里也没底——是否能坚持下去,老百姓是否喜欢,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但九届文化节办下来,村民及附近群众热情参与,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文化建设的好处,感受到了村民新风尚的意义。 当天热闹的现场里,见记者来采访,60多岁的唐玉美凑了过来。她告诉记者,她是划旱船队伍中的一员,说起文化节带给这帮中老年妇女们最大的快乐,那就是既愉悦了精神生活,又锻炼了身体。 “如今老妇女们都争着戴鲜花,就是老大不小的进步。”唐玉美爽快地说。原来,在这次文化节前,三十多名中老年妇女组成的旱船队伍,就开始制作头戴的鲜花。唐阿姨说,这在前些年,要想让农村妇女们头上戴满鲜花出来扭啊、跳啊,简直不可能。 干了9年义务“总导演”的杨振山说,在潍坊南部近郊,像刘家沙窝西社区这样受欢迎的民俗文化节,还真不多见。文化节全是老百姓自己玩儿,参与者都是自带饭食,中午随便吃点儿,刘家沙窝西社区从来不管饭,只提供热水,但是大家热情高得不得了,要的就是自己逗自己玩的热闹感觉。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