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五一"生活记录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石原慎太郎。 |
|

|
|
◎日本发起“购买”钓鱼岛募捐活动,36年后才能攒够钱 ◎专家认为石原有夺权私心,民众称不如把钱用在灾区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继4月17日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后,日前又为其发起了募捐活动,第一天收到了30万日元。按照这个数字粗算,石原的响应者得耗时大约36年才能攒够买岛的钱。 石原的计划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许多民众和媒体认为他动用纳税人的钱干了“越轨”的事,而且大量的资金不如用在地震灾区。日本问题专家告诉记者,石原非法购岛,实际上是在钓他自己的“政治之鱼”。 募捐购岛 捐款36年才能攒够钱 4月17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华盛顿演讲时突然抛出“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猖獗言论,在日本朝野引发轩然大波。 4月27日,石原又扬言为“购岛”不遗余力,并为其发起募捐活动。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石原提出的“买岛计划”准备一边给中央政府做工作,一边推进与所谓“岛主”的谈判,争取2013年4月达成“购买协议”。 对此,石原曾表示,“如果中央政府因惧怕中国而不同意购岛,那东京就努力到他们同意为止。” 因石原从始至终拒绝透露到底准备用多少钱“购买”钓鱼岛,因此报道猜测说,在石原的“民族主义”煽动下,钓鱼岛的“售价”很可能一路飙升,最高可达350亿日元。 一些日本媒体骂石原的言行“非常愚蠢”。 有报道称,日本网络上已兴起“一人捐一万”购买钓鱼岛的热潮,一天后共收到了30万日元捐款。按照这个数字粗算,石原的响应者得耗时大约36年才能攒够钱。 政治钓鱼 夹带私心为右翼夺权 此次石原“购岛”言论一出后,多家日本主流媒体社论都批评石原,称这是国家的事,而非东京都的事。分析认为,购岛背后,石原是在钓他自己的“政治之鱼”。 在日本,有一部分学者和媒体担忧,不该过度炒作此事,否则会给国际社会造成钓鱼岛存在领土争端的印象,而这与日本政府所主张的“钓鱼岛不存在领土争议”不相符合。 日本《朝日新闻》的文章批判石原不负责任,“日中两国是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邻国,这样的两国关系石原考虑了吗?” 这篇文章还称,石原正在筹划建立新党应对选举,“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只能看成是石原为了选举而不惜花费东京人民税金进行的政治秀。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接受采访时指出,石原的“买岛”计划不过是一场闹剧,煽动日本的民族主义,哗众取宠,以利右翼势力夺取中央政权。 刘江永分析称,当前日本政局不稳,执政的民主党和在野的自民党的民意支持率都很低,出现日本地方右翼势力集结,逐步形成“第三极”的新动向。 石原就是要利用钓鱼岛议题显示其“存在”,借助民族主义情绪聚集人气,促成日本地方势力与国会内右翼势力联手,以赢得未来的众议院选举,建立日本右翼政权。显然,“买岛”计划的本质夹带了石原个人的私心。 刘江永说,石原“购岛”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迎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渲染“中国威胁论”,联美反华。 民众惊诧 买岛的钱为何不用到灾区? “我听了大吃一惊!要是我肯定想不出这么干,只有石原能干出这事儿来。”神奈川县知事黑岩佑治感叹说。 像黑岩一样,很多人都认为石原的“买岛”言论过于唐突。《每日新闻》援引一名73岁的东京门卫的话尖锐地批评石原称,“买岛”的钱为何不用到灾区去?石原真是“不知所谓”。 同时,石原的响应者也大有人在。前日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的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就声援石原说:“这是好事。就要坚决宣示自己的领土主权。”当然,石原也曾在河村隆之做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后声援称“是正确的,我想替他辩护”。 对此,日本民众的反应也多种多样。有人在石原的鼓动下赞成维护日本的“领土”,但也有人质疑石原凭什么要动用市民的钱。东京市目黑区的设计师松下诚之说:“这不是市民要购买,而是石原个人想要购买钓鱼岛,这让人无法接受。” 长期居住在东京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告诉记者,石原的“购岛”言论因煽动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同时也有很多民众表示反对。尽管钓鱼岛的“价格”或许不到此前估算的350亿日元,但靠民众募捐这笔资金,还是很困难的。 谋划掠夺 日本已经想了一百多年 当然,石原不会穷到只靠民众“凑钱”,实际上,日本早在百年前就已开始谋划掠夺钓鱼岛了。 日本的电视上,经常会播放钓鱼岛第一任“岛主”古贺辰四郎在19世纪中后期“开拓”钓鱼岛的照片,图谋说明日本人很早就居住在钓鱼岛。 但日本有良知的学者已经明确指出,钓鱼岛在古贺发现之前,虽是无人岛,但并非无名岛,而且是隶属于中国的。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政府在没有足够胜算之前,以“不明确钓鱼岛是否属于日本帝国”为由,驳回了古贺开发钓鱼岛的申请。《冲绳每日新闻》在1910年1月1日至9日的连续报道中写道:“实际上,日本政府正是因为知道钓鱼岛属于中国,但因为还未完全战胜中国,所以在谨慎地等待时机。” 日本学者奥原敏雄也在《中央公论》1978年7月号刊登的“钓鱼岛的领有权根据”一文中说,“日本选择在1895年1月14日将钓鱼岛划入日本,是因为确定甲午战争胜利了,而已经失去台湾的清政府,不会对钓鱼岛的归属进行争论。但日本选择这样一个微妙时期,不得不让人怀疑它正是知道那是中国领土。” 据《法制晚报》 ◎相关新闻 日首相访美,只为“秀亲密” 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同到访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举行会晤。这是3年来日本首相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野田访美重在对外宣示两国盟友关系,不会在诸如日本是否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等议题上取得突破。 分析认为,美日深化同盟关系各有所求。对美国而言,奥巴马政府正在推行“重返亚洲”战略,美国把日本视为值得信赖的伙伴,期望日本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在安全保障方面分担“责任”。美国之所以对日本有所要求,是因为美国财政赤字严重而不得不削减国防开支。野田和奥巴马在会谈后表示,日美将开展“动态防御合作”,这符合美国的新军事战略。 奥巴马当天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重申,美国欢迎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并且美国已经与中国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对话。 他认为,中国成功使数百万人脱贫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本地区和整个世界。奥巴马强调,美国所有的行动都不是试图以任何方式来遏制中国。 据新华社 ◎观察 “买岛”如同儿戏 北京市律师协会土地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晓斌指出,从国际法角度看,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有效统治和管理权。 根据当时的国际法,发现就是先占,而先占就意味着取得领土主权。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限于当时的自然条件和造船等技术,只有中国军民可以利用季风前往钓鱼岛,从事经济性开发利用活动。 而日本对于钓鱼岛“主权”的所谓法理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无主地先占,二是所谓时效取得。 李晓斌说,首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从明朝时起就由中国政府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是后来者,根本无权占领,更不用提从岛主手中“购买”。“连主权都没有,买岛如同儿戏。”李晓斌说。 其次,钓鱼岛一直无人定居,只有渔民会季节性地居住。但是无人岛并不等同于无主岛。“日本对钓鱼岛属于侵占,并非合法权利,不能也不会获得官方和民间的支持。”李晓斌说,因此,此二者皆不足以立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