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执着的寻梦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弃医从文成历史小说家
2012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弃医从文成历史小说家
  穆陶外出采风照片。
  穆陶年轻时的照片。
  穆陶在书橱前查阅资料。



  从小受祖父熏陶的穆陶,继承了祖父生前最珍爱的东西——线装的《论语》、《孟子》、《千家诗》等书籍。从此,在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他却从事了医生这一职业,并成为了卫生行政部门的一名副科长。正如现代文坛上的鲁迅、当代的池莉、毕淑敏等一样,痴迷文学的穆陶没有沿着医学这条路子走下去。他曾经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张奇文先生,想当一名以医救人的白衣战士,但因故初衷未成,终于弃医从文,成了一名历史小说家。“我不想当官,只想写东西。”穆陶直言不讳地这样说着,走向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受祖父熏陶爱上读书
  穆陶,原名林培真,1942年出生在安丘市白芬子镇(今已划归兴安街道)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村里识字的人不多,他祖父上过私塾,是当时全村最有文化的人。在穆陶记事时祖父已经70多岁,有时穆陶到祖父住的老屋里玩,便见祖父在翻看一本纸质又黄又软的书,嘴里还不时吟咏着。祖父见穆陶来了,就把他拉住教他读诗写诗。一次,祖父屋前的一株紫薇花开花了,便把穆陶叫去,以“紫薇花开”命题让他作一首诗,祖父自己也写了一首。在祖父的熏陶下,穆陶渐渐对诗发生了兴趣,四五岁就把《千家诗》上的一些诗背得烂熟。
  春节到来的时候,祖父每年都会给村里的人家写春联,穆陶总是站在祖父身旁看,他记得祖父写得最多的一副春联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祖父常把这副对联念给穆陶听。孩提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这段不很长的经历,给穆陶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祖父去世后,他原来居住的位于正房后面的小屋便闲了下来,整日闭了门,黑洞洞的。但穆陶仍然留恋着那里,经常一个人进去。屋里四壁空空,只有一盘土炕,一张旧得似乎只要用手一捅就散了架的破橱。大概是因为破,在祖父离世后也就无人继承它。但是,穆陶却在橱里找到了祖父生前十分珍爱的东西——线装的《论语》、《孟子》、《千家诗》等书。由于穆陶曾听祖父说过“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的话,便对这些书有一种神秘感,自此以后,这些书籍便顺理成章地成了穆陶的精神财产了。这小屋也成了穆陶时常流连的地方。
  可以说,穆陶从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不只是一些线装书,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自此,穆陶就与文学结缘了。

为能上学第一次撒谎
  穆陶长到11岁时,早已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忙于经商的父亲对他上学的事并不怎么关心。这年夏天,穆陶从地里干活回家遇上两个同龄的孩子,三人都想上学,便决定一起瞒着家长去三里外的一处小学报名。学校老师问他们跟家里人说好了没有,穆陶与另外两个孩子撒了谎,便被老师收下了。那天回到家里,穆陶怀着做错了事的心情,惶恐不安地告诉了父亲。父亲犹豫了一会,同意了,一句批评的话也没说。
  入学时,老师问穆陶在家读过什么书,他如实地说了,并且随口背出了一首诗,又回答了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老师显得很高兴,便直接让他跳级上了二年级,两年后因学习成绩好又越了一级,小学6年,他只学了4年就毕业了。期间,学校的马校长见穆陶很喜欢读书,每次年终考试都是第一名,对他十分赏识,就专门把他叫到办公室,送给他一本《鲁迅小说集》,对他说:“我送你这本书,拿去好好地读!”
  在老师们的热心鼓励下,穆陶上初二时就开始写诗,并在上海《青年报》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作。就在他做着作家梦准备考名牌大学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中学没毕业,便因突患肺结核退学了,在家治病一年,病愈之后,他就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准备再考大学。可这一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把全家的生活重担挑了起来,在镇上干起了税务所的临时工。有一次,他因下不了狠心向一位卖姜的贫困农民征收10元钱的税款,受到了所长的严厉批评。当所长要他再次去向那个农民征税时,穆陶二话没说,拎起铺盖卷辞职而去。
  因在养病期间曾看了不少医书,对中医学有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随后,穆陶报考了一所中医大学的函授专业,被顺利录取,学习了三年,拿到了大学文凭,就凭这个,他在当时的公社医院当上了医生,几年后成了这家医院的副院长。
不想当官,只想写东西
  尽管穆陶参加了卫生部门的工作,后来还通过考试取得了正式的医师资格,期间调到安丘县卫生局,再调到潍坊市卫生行政部门干副科长,但他内心里却一直没有放弃作家的梦想。为此,穆陶又通过自学拿到了黑龙江大学中文专业的文凭。他一直坚持着文学创作,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写作。
  穆陶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了《盘中诗的作者及其时代问题》、《淳于意生卒年和职任考辩》、《谈历史题材电影剧作的虚构问题》等文论和随笔,先后被《南开大学学报》、《中华医史杂志》、《电影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或转发,渐渐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其中,《盘中诗》一文与厦门大学教授王依民发生争鸣,王依民教授专门写了《盘中诗为汉代作品说献疑》的文章进行论驳。对历史考证认真严谨的穆陶马上在《南开大学学报》著文《答王依民先生》,洋洋洒洒万余言,有理有据,言之凿凿,一时在评论界传为佳话,穆陶也因此文名渐起。
  1984年,潍坊文联成立,穆陶闻讯,要求调入文联。这时的穆陶已是卫生局的一名副科长,受到领导的关爱和重用。文联是一个群团组织,当时有领导与同事劝穆陶说:“卫生局是机关,你从党政机关往群团部门调,合算吗?你可要想好啊。”
  “我不想当官,只想写东西。”穆陶这样回答着别人对他的关怀,毫不迟疑地走上了他的文学之路。调入文联之后,他先后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文联秘书长。1997年潍坊市作家协会成立,穆陶又担任了首届作协主席。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