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就咸菜啃凉饭,青州庙子镇426名山里娃缺保温饭盒
2012年05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咸菜啃凉饭,青州庙子镇426名山里娃缺保温饭盒
◎本报“保温饭盒进校园”爱心活动持续进行 ◎青州市庙子镇五处小学不少学生盼吃上热乎午餐
  11岁的赵益国(中)带上两个糖包准备上学。



  近日,本报先后以《收到保温饭盒,44名孩子吃上了热乎午饭》《告别凉饭,又有62名孩子获赠保温饭盒》《又有98名孩子吃上热乎午饭》为题,报道了“保温饭盒进校园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开展后,先后为安丘市的三处小学送去了204套保温饭盒。5月6日、7日,记者兵分两路来到青州市庙子镇的五处小学,了解到该镇有426名贫困小学生渴望得到保温饭盒。
坐在轮椅上摊煎饼给女儿捎
  5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州市庙子镇朱崖村9岁的罗雨欣家。罗雨欣是庙子小学一年级学生,聪明可爱,非常讨人喜欢。右腿截肢的妈妈田立娥和下身瘫痪的大伯罗茂坤正坐在轮椅上摊煎饼,小院里香气浓浓。“明天早上给雨欣捎上点俺摊的煎饼,让她中午吃,孩子非常喜欢吃。”田立娥告诉记者,2007年4月的一天,丈夫骑摩托车载着她遭遇交通事故,她右腿被截肢,只能坐在轮椅上。丈夫现在手和腿上的钢板因为家中没钱还没取出来,现在只能干点轻微的零活,重活干不了。
  “我非常喜欢吃妈妈摊的煎饼,又香又好吃,尤其是泡着吃最香了。”9岁的罗雨欣吃着香喷喷的煎饼告诉记者,妈妈因为身体有残疾现在很少给她摊煎饼吃,这次一定要吃个够,第二天早上还要捎点去学校吃。记者询问罗雨欣想要一个保温饭盒吗?罗雨欣笑着说,要是有了它,早上带着妈妈做的饭去学校,等到中午再吃也不会凉了。
  田立娥向记者介绍,雨欣52岁的大伯罗茂坤20年前因煤井塌陷导致下身全部瘫痪,只能在坐在轮椅上活动,也没有找媳妇,与他们家一起生活。
  罗雨欣的家在山脚下,没有院落,她和读高中的姐姐与父母挤在一间小卧室里,而她66岁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姥姥睡在客厅沙发上,大伯住在另一间卧室里。
  “丈夫平时在外面打点零工,我和雨欣的大伯坐着轮椅种点菜换点零花钱,两个女儿聪明懂事,为此我们感到非常满足。”田立娥笑着说,平时孩子学校里和村里也很照顾她们家,生活还说得过去。
  “罗雨欣学习成绩非常好,聪明懂事,我们教管办了解到其家庭情况后将其作为重点救助对象之一,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家,让她安心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庙子镇教管办相关负责人田静对记者如是说。
11岁娃娃午饭是糖包就咸菜
  5月7日早上6时30分,记者来到庙子镇殷公井村11岁的小学生赵益国家,赵益国73岁的奶奶李学香刚蒸好糖包和窝窝头,锅里还煮了玉米糊。只见赵益国拿着糖包就着香椿芽咸菜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就吃掉了两个,82岁的爷爷赵立兴和奶奶在一旁看着孙子打心眼儿里高兴。
  “孙子最喜欢我蒸的糖包了,一会儿我给他捎上两个,再带点小咸菜,让他中午在学校吃。”李学香边说边将糖包和咸菜给孙子装进书包里。她告诉记者,孙子3岁的时候,儿子上山开石头死了,儿媳改嫁他乡,她和82岁的老伴抚养孙子至今。
  “他爷爷患哮喘病多年了,体弱多病,经常打针吃药,我们俩也干不了活了,以后孩子咋办呀?”李学香叹着气说,前几天他们家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漏雨,由于没有钱大面积维修,他们借了800元钱买了几块石棉瓦找人铺在屋顶,这才不漏雨了。
  7时多,赵益国背着书包跟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地走了两里路来到庙子镇七庄小学上课。到了午饭时间,记者看到,他拿着糖包让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热了一下,就着咸菜大口地吃起来。
  当日中午,该校四年级学生曹玉梅也在吃着自己早上从家中带来的包子。曹玉梅告诉记者,她爸爸在青州打工,平时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午饭有时在学校食堂吃,有时奶奶早上给她做好带到学校吃。“我62岁的奶奶现在还在家附近打零工挣钱,我有时看了挺心疼,长大了我一定孝敬奶奶。”曹玉梅说。而11岁的赵梦瑶说,有时妈妈出去打工了,她就在食堂吃饭,妈妈在家的时候就给她做饭捎着中午吃。
教师发帖引来爱心网友捐助
  庙子镇七庄小学建在山坡上,三面环山,校园内干净整洁,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宽敞明亮,不时从里面传出朗朗读书声,小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你看这是外地的好心人给孩子家长汇过来的300元爱心款,现在学校共有7个孩子从今年3月份起每月能领到300元钱,直到学业终止。”校长刘大金告诉记者,学校地处青州西南山区,贫困生较多,他们的家庭大多是因病致贫或因交通事故致贫的。他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去年和一个网站论坛的坛主取得联系,将该校家庭困难孩子的信息资料传过去。该论坛的会员们愿意帮助孩子们,他们经过挑选后目前已开始给7个孩子汇款,以后还会陆续给报过去的37位家庭困难孩子汇款。
  “我安排班主任老师详细摸底调查了学校360名小学生的家庭情况,最后才确定这37位家庭困难学生。”刘大金告诉记者,7个孩子的家长已收到汇款,他们还要把取款回执单拍成照片传给论坛,证明家长收到了这笔钱。刘大金说,他们去年才搬进现在的新校,学校有个小食堂,学生们有时自己带饭,有时在食堂就餐。
  “每月300元钱尽管不多,但是能解决贫困孩子的午饭费用,我们以后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每个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刘大金向记者介绍,他们学校还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最近准备在学校推广幸福教育三人行,学生、老师、家长同时进课堂,积极给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和特长上的指导,确保每个小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 步行四里山路捎饭去上学
  5月7日早上6时,记者来到庙子镇杨集村孙心悦家,11岁的小心悦正在吃面条,她在庙子镇杨集希望小学读四年级。孙心悦的母亲董云芹对记者说:“俺家悦悦一般5点半左右起床,起床后自己洗刷收拾,一点儿也不用我操心。”孙心悦扎着两个小羊角辫,小姑娘自己打扮得干净利索,显得非常活泼可爱。6时20分,孙心悦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准备上学。“我给你放上了两块三角饼,切上了两块辣疙瘩咸菜,少吃咸菜,中午吃饭时要多喝水。”董云芹嘱咐女儿。“每天就给孩子用个塑料袋子装上我们自己烙的饼子或蒸的馒头,让她捎到学校里当午饭吃,这样毕竟能省点钱。”董云芹说。
  记者告诉董云芹,潍坊晚报正在开展保温饭盒进校园活动,为中午捎饭的贫困小学生免费提供保温饭盒。“那真好,要是有了保温饭盒,我可以炒菜给悦悦捎着,也可以熬粥让她带着。”董云芹高兴地说。
  孙心悦告诉记者,“今天是星期一,老师要求我们7时40分就得到学校参加升国旗仪式。”6时27分,记者与孙心悦一起步行往学校赶。路上碰到了与孙心悦同村的孙万全老师。孙万全看见孙心悦背着书包带着饭还提着一床小褥子,就帮她提着褥子。原来从当天开始,杨集希望小学开始执行夏季作息时间,中午有了午睡时间,学校要求学生自带小褥子,午睡时防受凉感冒。
  孙心悦说:“早上妈妈给我煮面条吃,有时也熬粥喝。妈妈要是早上下地干活,我就自己做饭。要是时间来得及,我就烙饼炒菜。一般我都烙五个圆形饼子,炒黄瓜或是蒜薹。我早上吃一个饼,中午捎上两个,给妈妈留俩,这样妈妈下地回来就不用做饭了。”路上,记者等人又碰上了杨集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韦振。记者询问韦振如何吃饭,他说:“我爸妈在学校附近的养殖场干活,我中午不捎饭去他们那吃。”
  孙心悦说,她每天都跟小伙伴步行上学放学。从孙心悦家到杨集希望小学约有4里路,由于地形等原因,道路虽然经过硬化,但依然高低起伏不太好走。孙万全老师说:“我们山区不像城市那样,每天可以乘坐公交车上班,我们只能步行。山路不好走,一旦再下雨下雪的话,就更难走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