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击败萨科齐,奥朗德出任法国新“掌门” |
◎5月15日前就任,成17年来法国首位左翼总统 ◎萨科齐成为31年来首位未连任的总统 |
|
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结束,新任总统的人选也尘埃落定。据法国媒体当地时间5月7日报道,法国内政部6日晚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战胜现任总统、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法国新一任总统,成为17年来法国首位左翼总统。萨科齐已承认败选,奥朗德当天也发表了胜选演说,他称,法国人在5月6日这一天选择了变革。法媒分析认为,奥朗德获胜主要得益于当前法国民众“人心思变”,因为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不少法国民众希望改变自1995年以来始终由右翼保守党执政的局面,渴望通过改朝换代来改变现在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窘迫境地。 最新动态 法国人当天选择了变革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当地时间6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14时)在法国本土全面展开,于当晚20时(北京时间7日2时)全部结束。 据报道,在得知自己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第二任社会党总统之后,奥朗德在西南部城市蒂勒发表了胜选之后第一次演讲。 面对5000多名等待他许久的支持者,奥朗德激动地说:“法国民众把我选为一国总统,也就是说,他们在5月6日这一天选择了变革。我体尝到了选民给我的荣誉,赋予我的重任。” 奥朗德说:“我在你们面前承诺,我会以奉献的精神为祖国效力。我也深知总统职务的不易,在这一点上,我向总统萨科齐致以共和国的问候。萨科齐任期内所做的值得我们尊重。” 奥朗德强调,自己将从现在开始寻求变革,他上台后第一项任务是团结法国民众,迎接挑战,走出危机。他希望“实现公正”与“帮助年轻人”将成为评价他未来履职的两项参考标准。 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奥朗德和萨科齐分别获得51.24%和48.76%的有效选票。萨科齐早些时候在巴黎举行的一个支持者集会上承认,他在总统选举投票第二轮投票中败给了奥朗德。 奥朗德将在5月15日前就任。据悉,奥朗德由此成为17年来首位左翼总统,也是继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后,第二位当选法国第五共和国总统的社会党候选人。
获胜原因 抓选民心理打“反萨”牌 一个其貌不扬,好似大学教师的中年男人,能站在被称作“小拿破仑”的萨科齐对面并非偶然。 用《经济学人》杂志的评论来说:奥朗德之所以能在得票率上压倒萨科齐,仅仅是因为他是反对萨科齐的。深陷泥潭的法国无疑亟须变革,萨科齐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从选民的视角出发,那就换一个社会党人试试看。 不少法国人对奥朗德的能力并不认可,认为他的很多措施也不可行,但实在是因为对萨科齐执政成绩太不满意才不得不选择奥朗德。法国人更需要一个“正常”的总统,现在法国需要的是公正、团结、不折腾。 实际上,奥朗德就是抓住选民这一心理特点,在整个竞选活动中均以“反萨科齐”为主线。 在电视辩论中,奥朗德用了16个排比句宣称,自己担任总统后不会做萨科齐那样“不正常”的总统,攻击萨科齐五年来种种为人诟病之处。 顺应法国选民寻求变革的民心,奥朗德打出“改变就是现在”的竞选口号,主张“变革”,经济方面主张拿“大户”开刀,提高大企业和富人纳税额度,降低中小企业,承诺把公共财政赤字控制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另外他还承诺,当选后削减自己30%的个人收入。 据法国主流媒体分析,帮助奥德朗登上政坛权力巅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奥朗德本身过硬的经济学专业水平。奥朗德曾在巴黎政治学院讲授过十年经济学,还曾担任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手下最年轻的经济顾问。 ◎人物 “早熟”政治家处事很冷静 与有一半匈牙利血统的萨科齐不同,奥朗德1954年8月12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工商重镇鲁昂,成长于巴黎,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他的父亲是一名耳鼻喉医生,母亲是一名社工,曾参加在戛纳市的社会党市政选举,奥朗德从小受到具有左翼政治倾向的母亲的影响。 相比同龄人,奥朗德学业有成,很早就确定了从政这条路,相继在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这些精英学府深造,主修经济和法律,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岁出头就已初涉巴黎政治圈。 奥朗德1979年正式加入社会党,27岁成为法国总统府经济顾问,2001年当选科雷兹省省会蒂勒市市长,2008年当选科雷兹省议会主席至今。1997年至2008年,奥朗德任法国最大反对党社会党第一书记,是社会党任期最长的第一书记。 奥朗德属于早熟的政治家,这位其貌不扬,但处事冷静、口才出众的政坛老将,虽然从未有进入法国政府内阁担任部长的经验,但多年来一直担任社会党的党魁,为他参加总统大选积累了政治资本。 “普通先生”行事学院范儿 在法国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与行事高调、过着明星般奢华生活的“超级总统”萨科齐相比,性格沉稳、行事低调的奥朗德显然更易得民心。 奥朗德自称“普通先生”,行事“学院范儿”,先前曾骑摩托车上下班。他的沉稳性格在社会党内也是出了名的。然而,也有人指出奥朗德的性格太过于温和。2007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败北,不少人将其归咎于第一书记奥朗德缺少决断。 奥朗德在普通法国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驻京法国记者奥利维告诉本报记者说,因为奥朗德未在法国政府担任过要职,一般人对他的了解不太多。“许多人对奥朗德的了解,都是在他参加大选后恶补的。”奥利维说,奥朗德“挺聪明的,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表态很得体”。 未婚总统,“第一夫人”成难题 奥德朗的感情生活没那么低调,一度成为选战话题。奥德朗曾与上一次总统选举中社会党热门女候选人罗雅尔同居25年,生育了4个孩子,2007年罗雅尔竞选失败后,二人分手。如今,奥朗德与电视台女记者瓦莱丽同居,依然没有结婚打算。这位“打死不结婚”的单身男中年,上任后将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未婚总统。 瓦莱丽出生于法国东部一个普通的家庭,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和三个孩子。目前是《巴黎竞赛画报》杂志的一名普通记者,她曾承诺不会放弃记者的职业。如此一来,瓦莱丽将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参与普通工作并领取薪水的第一夫人。 在国际外交礼仪上并不存在“第一同居夫人”的头衔,这也成了他的难题。难道奥朗德将步萨科齐的后尘,成为在爱丽舍宫结婚的第二位法国总统? ◎对欧影响 法德将因欧债危机产生冲突 奥朗德是继弗朗索瓦·密特朗之后第二位当选法国第五共和国总统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获胜后发表讲话,称他的胜利代表了“欧洲的全新开始”。他还承诺将赋予欧洲一体化建设以“增长、就业、繁荣和未来”。 奥朗德表示,他的任务是呼吁欧洲领导人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繁荣”的措施。他宣布,自己上台后的第一个举措将是向德国施压,把刺激经济增长的条款加入到目前的欧洲财政紧缩方案中。 英国《卫报》刊登分析认为,如何治理欧洲的糟糕现状将是落在法国新总统肩头的重任。 奥朗德将于下月出席欧盟首脑会议,以此作为他在欧盟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他会在德国领导的紧缩政策中“插上一脚”,并可能会为政策带来戏剧性的转变。奥朗德此前早已宣布,拒绝全盘接受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欧盟财政协定。他表示,他希望就欧盟有关债务问题的协议重新谈判,将重点放在刺激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这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默克尔已经表态说,欧盟一些基本政策,如严控开支将不再有重新协商的可能。 对于法国新总统奥朗德,德国人表示担忧,但又希望他上任之后的政策不会像竞选时所宣称的那样强硬。 “法国大选会影响到德国和法国在欧洲事务上的合作,法国妥协的意愿会降低,”《卫报》获得的消息称,驻巴黎的德国外交官在密信中向默克尔办公室表示,“奥朗德总统会利用法国选民的意愿,强调他的立场,这其中有部分立场与我们的利益冲突。” 德国外交官认为,法德之间将会就欧盟预算等问题产生冲突。 失去萨科齐,默克尔更孤独 奥朗德的态度表明,默克尔将会变得更“孤独”,她失去了她并不喜欢,但是在欧洲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伙伴萨科齐。欧洲紧缩派最强大的联盟——“默克尔—萨科齐联盟”或将瓦解。 在德国国内,默克尔也面临严重危机,她所属的基民盟在地方选举中可能会落败,为默克尔明年角逐连任增添阴影,这也可能会随时动摇德国在财政紧缩上的立场。 竞选期间默克尔对奥朗德并不客气,为萨科齐助选的默克尔一度拒绝与奥朗德见面。但随着奥朗德胜算明显高出萨科齐,德国方面也有所软化。法国大选前默克尔就表示要在新总统就职一天内与其见面。奥朗德当选后,默克尔与他通电话,双方一致认为,紧密的德法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彼此承诺,将致力于良好和充满信任的合作关系。 一名外交人士向法新社指出,论德法领袖关系,默克尔过去几年可谓一直压住萨科齐,但现在这权力天秤可能改变,“意大利总理蒙蒂上台,其实已制约了默克尔,再多一张新面孔,势将加速这进程”。 德国《商业报》此前发表评论称,法国和德国的关系主要依赖于两国首脑之间的良好关系。奥朗德的政策帮助他赢得了选举,但是却不一定能帮助他克服经济衰退,只有他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声音才会更响亮。 德国外交官认为,在其它方面,奥朗德会成为一个比萨科齐更好的欧洲国家领导人。 萨科齐曾对欧洲体系表示不屑,并把欧盟运作视为一部分国家领导人的事,主要是他自己和默克尔的事。而奥朗德支持加强欧洲社会团结的措施,他批评经济危机中“排外式的”法德合作。 ◎对华关系 三大议题上持强硬立场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史志钦分析说,奥朗德在竞选时提出一些对华强硬的政策主张,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选举的需要,为了表现出与竞选对手萨科齐的紧密的对华政策不同,他需要做出一些政策上的调整。 但从总体上看,奥朗德上台后将采取的对华态度目前还不是很清晰,估计他上任之初,中法关系短期内会有“磨合期”。 此次法国大选中,奥朗德和萨科齐均在对中法关系的重视上达成了共识,中法关系一直在法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两人在大选电视辩论中,曾两次提到中国。 奥朗德本人实际上也表现出对中法关系的重视,他在一次媒体访谈中曾表示,当选之后希望能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 法国媒体认为,相比萨科齐比较善变的性格,一贯以稳健著称的奥朗德更有可能避免中法关系中的大起大落。 不少在法国驻华使馆的计票现场观摩的法国人,包括法国企业的驻华代表、大学老师和法国记者均表示,他们认为,即便是奥朗德上台,法国对华的关系也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法国记者奥利维说,“因为现在中国对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谁都不可能忽略中国”。 尽管奥朗德屡次宣称法国需要良好的中法关系,但他在三大议题上持有强硬立场。首先,奥朗德反对中国经援欧洲,他认为这会影响法国的主权;其次,他把中国当做法国贸易逆差的祸根,声称不接受不可兑换的人民币。 此外他也考虑到法国影响力有限,把解决法中经济上的分歧提升到欧洲层面。不过,奥朗德也给自己的主张留了余地,声称不拒绝中国产品,希望双方贸易平衡。
◎观察 对内承诺可能只是“摆姿态” 除了把重新谈判欧盟条约作为优先考虑外,奥朗德准备在2017年实现财政预算平衡,对富人征税,与失业做斗争,特别是为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 奥朗德在获胜演讲中强调,自己将从现在开始寻求变革,他上台后第一项任务是团结法国民众,迎接挑战,走出危机。他希望“实现公正”与“帮助年轻人”将成为评价他未来履职的两项参考标准。 在7月议会举行特别会议期间,奥朗德将推动一项追加预算案,并推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其中就包括对收入超过一百万欧元的家庭按照75%的最高新税率征税,而相关措施约有3000项:对巨额遗产征收附加遗产税,提高大型公司缴税率,大幅增加资产常年财富税,颁布银行业新规,遵守承诺首批新增6万个教师岗位。 奥朗德打算推行的计划究竟有多少?奥朗德的朋友表示,他在竞选时所做的承诺很多都是摆摆政治姿态罢了。社会党智囊团负责人奥利维尔·费兰德表示,奥朗德非常了解法国公共财政的严峻现状以及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75%的最高税率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措施”。 奥朗德本人在竞选间隙访问伦敦时曾表达了这样一条信息:“我并不是危险人物。” 败者 “富人总统”与民众疏远 萨科齐6日在巴黎举行的一个支持者集会上说,奥朗德是法国新一任总统,应受到尊重。法国选民当天已作出“民主及共和”的选择,他本人将为选举失败承担全部责任。萨科齐成为31年来首位未连任的总统。 英国《每日邮报》称,法国人民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把傲慢自我、过度活跃的萨科齐和他的妻子卡拉·布鲁尼赶出了爱丽舍宫,估计很少有人会为萨科齐的离开而哀伤。萨科齐曾经因为作出正确的承诺而被推上总统宝座,但是在任时却不断犯错。他曾被称为新一代的拿破仑,但他的总统任期却充斥着金钱和娱乐,与人民日益疏远,此番遭遇滑铁卢是不可避免的。 《卫报》也称,此次大选也是选民对萨科齐个人的一次公决。在刚上台时,萨科齐曾是自戴高乐以来法国最受欢迎的总统,但是很快,他的民意支持率就开始了自由落体运动,并创下了法国总统支持率的历史最低水平。 作风奢靡的萨科齐被称为“富人总统”。2007年庆祝自己成功当选总统时,他在豪华酒店招待了法国最富有阶层,还从一位富豪那里借了一艘游艇,带着全家去度假。这与他竞选时打出的“人民总统”的口号不相符。他的作风也有失总统的风度,包括在与教皇见面时偷偷发短信,对拒绝与他握手的民众大喊“滚开,傻瓜”,离婚数周后就与现任妻子布鲁尼高调约会等。 此外,萨科齐还给自己加薪。据悉,他上台后把自己的工资增加了140%,使自己的年收入超过30万英镑。此外,他还被曝用公款为自己交物业费滞纳金,每天还要花660英镑购买鲜花。他斥资2.4亿英镑配备了新的总统专机,花100万英镑为卧室装隔音门,还买了价值6万英镑的烤箱,只为吃到新鲜的法式长棍。 败因 感觉遭背叛,民众已厌倦 民众认为,萨科齐背叛了自己当初的竞选承诺,他给他们留下的只有失望。他执政5年,法国新增了100万失业人口,还有数百万人在收支平衡的门槛上挣扎。他的税收减免政策让富人更富有,法国民众内心不公平的感觉剧增。 此次选举前的调查显示,有64%的法国民众对萨科齐不满意,并对他的政绩持否定态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他从来就没有打算履行第一次竞选时作出的承诺。 早在今年3月,萨科齐在法国巴斯克地区进行争取连任的竞选活动时,就遭到了数百名反对者抗议,有人破口大骂并且丢鸡蛋,还有人用巴斯克语大喊“萨科齐滚蛋。 这和萨科齐以前每次亮相时的景象都不一样。据悉,萨科齐以前公开露面都会精心挑选支持者,且将他们隔离在安全带后面,营造一种既热烈又井然有序的气氛。 在过去5年中,萨科齐总是把自己暴露在公众面前:他是第一个在公众面前袒露上身的法国总统,也是第一个穿着运动服在爱丽舍宫台阶上跑步的总统。 他的私生活曝光程度之高在以前的法国领导人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他和妻子布鲁尼是娱乐杂志的常客,这点让保守派选民反感。一位选民在投票站外说:“我已经厌倦了他的脸,连听到他的名字都感到恶心。” 未成功利用欧债危机助选 萨科齐已经是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下马的第11位领导人了。不过讽刺的是,他并不是直接因为这个原因被赶下台的。 《卫报》分析,欧债危机是一把双刃剑,也曾是萨科齐可以赢得此次选举的重要砝码之一,他可以打造成“超级萨科齐”的形象,一位既能解决国际问题,又能保护法国的斗士。他的竞选海报就称他是“风暴中的勇气船长”。 但他并没有在自己阻截欧债危机的能力和对利比亚战事中的领导力上大做文章,反而将大部分精力用来争取极右翼选民,在移民政策方面刻意右倾。可惜,这样的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这和他在位5年来的政策相左,极右翼选民并不买账,反而把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推上了法国政坛的主流。勒庞在此次大选首轮投票中名列第三,大大出乎观察人士的预期。 经济太差,他下台不意外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事实上,萨科齐败走麦城并非因痛失中间派,根本原因是在五年任期内,答出了糟糕的经济成绩单。 赵俊杰指出,上台之初,萨科齐提出要给法国人带来一个创新的、有活力的法国,还许诺将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但五年下来,法国的多项经济数据都难以令人满意。 其中,近10%的失业率,巨额的贸易逆差和公共债务,五年下来经济平均增长率不到1%,再加上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得萨科齐当初的许诺都未能兑现,令法国人非常失望。 此外,从萨科齐五年的政策上看,对富人阶层比较照顾,对中下层选民的关注却不够,像提高就业率、改善福利等承诺都无法兑现,丢掉了不少选票。 ◎相关链接 被欧债危机“拉下马”的领导人 2010年5月,英国举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首次议会选举,工党败北,结束13年连续执政。 2010年11月爱尔兰,陷入债务危机,绿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后,议会选举提前至2011年2月。统一党领导人恩达·肯尼接棒,成为爱尔兰新总理。 2011年9月,丹麦中左翼政党集团在议会选举中击败执政10年的中右翼联盟。 乔治·帕潘德里欧2009年当选希腊总理。执政两年,债务问题迟迟未决,2011年10月,他宣布自己不再出任总理。 2011年11月,西班牙提前选举,时任首相萨帕特罗放弃参选,鲁瓦尔卡瓦带领执政党工人社会党角逐选举。然而,反对党人民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党主席拉霍伊出任新首相。 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2011年11月宣布正式辞职,乘车离开官邸。 2011年,葡萄牙最大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得益于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不满情绪,时隔6年后再度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看守政府总理苏格拉底宣布辞职。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新闻晚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