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直面医患关系”为卖点的医疗大剧《心术》开播以来引发收视热潮,成为各大论坛热议话题。有观众表示该剧更多地反映了医生的生活和态度,对患者的关切方面做得并不够;也有观众指出,主角刘晨曦过于完美,美小护太时尚。针对种种争议,该剧编剧六六、导演杨阳,主演张嘉译、吴秀波、海清分别予以回应。他们表示,《心术》没有为任何一方说话,厘清医患关系,要学会将心比心。 综合类医院条件太好 杨阳:虽搭景但尽量真实 有观众指出《心术》里的医院条件太好,现实中难找。对此导演杨阳表示,该剧拍摄的主场景是华东医院,这个医院非常高级。另外,平时的拍摄不能都在医院,于是搭了不少景,“要是真的去医院拍,病人会把你轰出去。有的时候用搭的景,有的是借学校比较像医院的地方。” 另外,杨阳说,为了营造出医院里人满为患的效果,每天都要带着几十甚至是上百号群众演员,杨阳认为,《心术》中的群众演员功不可没。 台词过于为医生宣传 六六:将心比心多些宽容 《心术》被六六形容为直面医患关系,架起医患之间的桥梁,但剧中频繁出现的宣传式台词被指过于为医生说话。有网友评论说,“《心术》可以看作是医生的集体吐槽”,甚至有人建议将剧名改为《医生那些事》。 对于网友的质疑,编剧六六表示,她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自己的见解,“人们可以原谅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各种失误,但是无法原谅生命在眼前消失的痛苦,特别是亲人。将心比心,我们应该给医疗工作者更多的宽容与原谅。” 细节类特殊巡护不实 杨阳:浓缩是为突出特点 有观众还对《心术》脱离现实医患关系及某些细节方面提出质疑。比如美小护“特殊巡护”的身份,她可以满医院地转悠,俨然是医院的总管。 对此,杨阳解释说,“特殊巡护”美小护实际上是多个护士的综合体,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突出特点。“如果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那可能就有很多个美小护了,不可能在剧里有好几个‘美小护’,所以我们给她加了一个名号‘特殊巡护’。医院需要这样一个职位,美小护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所以她就自己要求做这个,因为她没家没业没有结婚没有男朋友,可以无偿地去做这些事情。” 说到这个岗位,主演海清也坦言,这确实是六六为她量身定做的,“护士是跟病人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她的形象能更加丰富全剧,但是又不能出现很多个美小护,因此六六综合了多个护士的特征,并专门给我加上这个名号。” 手术台前有功夫调侃 杨阳:并非全程都紧张 在手术台前,医护互相调侃、拉家常的场面让不少观众惊出一身汗,“这也太儿戏了吧!” 杨阳的解释是,有时一个手术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不可能全程都特别紧张,“我也在那个环境待过,如果一直特别沉默,人的感觉真的会窒息,他们有时会说两句玩笑话,让整个场面轻松一点,缓解一下气氛,也是合理的。” 主演海清表示,刚开始她也不太敢相信,“手术室怎么能聊别的呢?后来我去医院实习,发现在手术准备的过程中,比如消毒的时候,等器械的时候,他们会说一些别的,很正常的,不可能每一秒钟都紧绷着。这一点上,这个戏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医生的状态、护士的状态。” 美小护上班时戴首饰 海清:她们的生活更要美 剧中美小护佩戴耳钉和项链,也引起争议。有网友表示“护士上班时间是绝不允许佩戴的”。 海清表示,戴这些饰品不是刻意美化医护形象,而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呈现他们的真实状态。“小护士都很爱美,我觉得很正常,因为都是年轻的女孩。而且也是为患者着想,作为患者看到护士戴着这样的东西,会觉得很亲切,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到手术室中肯定是要摘掉的,我们电视剧里也有体现,观众绝对不会看到美小护戴着耳环进手术室。” 刘晨曦太过于完美 张嘉译:生活中确实存在 主角刘晨曦不但医术精湛,更是医疗界真善美的化身。剧中,刘晨曦的女儿晕倒,他还继续在手术台上工作。刘晨曦被观众指过于完美,生活中不太可能存在。 对此,张嘉译回应说:“我认为是有的。我有很多医生朋友,他们都认为医生是神圣的,从和他们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该职业相当尊重。” 据《京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