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上海一名12岁孩子的母亲涉嫌诈骗外逃,警察向学校提出要询问这个孩子被校方拒绝。校长称班主任已掌握警方所需的信息,询问该名小孩并无必要。校长称不鼓励孩子揭发自己的父母,这违背人性。校方的做法同时引发是否干预执法的质疑,律师称校方的做法无错。 (5月11日《南方都市报》) 这位校长因为直接拒绝了警方找孩子谈话的要求,而被网友称为“最牛校长”,其行为也获得了超过八成网友的支持。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网友担心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否存在干预执法的嫌疑。存在这样的争议很正常,虽然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充满人性化之举,但警察也不过是在履行公务。 但我们还是要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合适的,同时也是充满智慧的。警方想通过孩子获得其涉嫌违法的母亲的信息,这点没错,但是警方却忽略了此举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冲击。涉嫌违法犯罪的母亲抛下孩子外逃,对孩子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情感打击,如果警察再对他加以盘问,甚至想“利用”他抓捕自己的母亲,这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无疑过于残酷了。 这位校长的做法就聪明了很多,即使警方确有需要通过孩子了解其母亲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孩子班主任去和他沟通,然后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警察直接去找孩子显然要好得多。我们不要忘了,在多数孩子的眼里,警察就是抓坏人的,当一个警察走进学校,找到某个孩子问来问去,不但会让孩子感到恐惧,而且还会在其同学当中生出各种谣言和猜测,增加孩子的心理阴影。 保护自己的学生不受到伤害,这是教育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管这种伤害是来自意外,还是来自警方的公权力。所以,即使这位校长的做法可能会给警方的工作带来些许不便和曲折,但从其职责和义务来说,却没有任何不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牛校长”也是最人性化师长,他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借鉴和学习。 其实最需要改变的,恰恰在于警方。如果真的有进入学校找孩子调查的需要,也应该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比如着便装,比如请老师的班主任在场,比如以委婉、灵活的方式询问等等。总之,要尽最大限度降低调查可能对孩子心理带来的压力和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