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地高考,我省2014年破冰 |
◎须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 ◎因高考门槛高,吸引力不大 |
|
随着高考临近,高考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前,山东出台意见,决定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社会呼唤多年的“异地高考”,将在山东成为现实。然而,“异地高考”如何实施和操作,有关细则如何制定和完善?山东的高考改革,是打破坚冰的大胆尝试,还是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
化解“一增一减”矛盾 今年,山东发布《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决定从2014年起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定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对山东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充分考虑了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 记者了解到,山东的实际状况,大体可概括为“一增一减”。“一增”,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加,由此带来的“异地高考”的现实需求也更加迫切。“一减”是近年来山东生源数量持续大幅度下降,预计2014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将比2009年减少一半。山东的做法或许能为高校带来一定数量的生源。 设置一定的门槛条件 山东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表示,外省非山东户籍考生到山东参加高考有相应的前置条件,“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问题,多年来社会呼声较高。去年年初颁布的《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将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当地升学考试办法,并写入山东省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冯永刚副教授认为,有了这项政策,山东的非户籍考生可以依据“便利性原则”和“门槛高低原则”来选择在山东还是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是凸显教育公平,实现高考制度开放性和弹性的有益尝试。 对外省考生吸引力不大 然而,考虑到山东的实际情况,这项改革对外省考生的吸引力并不大。山东是人口大省,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居全国前列。山东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虽然比较多,但重点高校数量很少,这导致高考录取分数线远高于其他省份,重点本科录取率也大大低于北京、上海。 “山东之所以敢于打破户籍限制,推行‘异地高考’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东历年来高考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对外省考生的吸引力不大,因而推行这项改革的压力不大。”冯永刚说。有专家认为,具有山东特点的高考门槛,一方面成全了山东的“异地高考”改革,另一方面,也让这项改革的效果打了折扣。 改革前景并不乐观 受访专家认为,在山东这样的分数“高地”推行这项改革,并不能有效拉动中国高考这块坚固的铁板。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招生按地域划分指标,不同省份之间高考录取率相差很大。在北京、上海,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的几率,比山东、河南等地高出很多。“改革的关键,不是山东这样的分数‘高地’的举措,而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分数‘洼地’的改革。”一位专家说。 冯永刚说,山东打破高考户籍的做法能否在全国推广,前景不容乐观。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各省招生名额确定、数量分配、录取比例的再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对于一些高考竞争不激烈地区,容易引发“高考移民”现象的泛滥,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探索高考与户籍脱钩的进程依然步履维艰。 专家认为,“异地高考”难以解决的根本在于户籍制度。“高考改革不是独立行军,教育的发展还要依靠资源投入、社会保障、监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 据《人民日报》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