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善待沈星留下的宝贵财富
查处“焚书门”,更要根治教辅乱象
城管“举牌执法”也是一种进步
“用心”永远 服务“无限”
2012年05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待沈星留下的宝贵财富



□本报评论员 徐炳涛 
  舍己救人的英雄沈星虽然已经逝去,但他将永远活在潍坊人民心中,因为他不仅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愿人们能善待这笔财富,最大限度发挥其能量,让社会涌现出千千万万沈星般热心肠的好人,若能如此,英雄定当含笑九泉。
  臧克家先生的传世名作《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舍己救人的英雄沈星虽然已经逝去,但他将永远活在潍坊人民心中,因为他不仅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沈星诠释了人性的伟大。有些人可能会心存疑惑,不懂水性的沈星遇到溺水儿童为何会义无反顾地跃入河中救人,难道他不知道这一跳很有可能意味着生命就此终结?其实这正是人性的伟大之处。纵观近些年来甘于舍己救人的模范人物,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那生死存亡的一瞬间,想都不想就投身险地救人于水火。去年伸手接高空坠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事后告诉媒体,“我只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近日不顾重伤力阻失控病人跳楼的株洲护士何瑶说,“当时脑海里一片空白,只知道救人!救人!”
  电光石火之间,不可能有纷繁复杂的想法,行动的主宰只能是本能。当然,本能因人而异。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所以才有了“范跑跑”等面对危险抛下学生独自逃生的个体;舍己救人也是一种本能,所以才有了沈星等撼人心灵的英雄。同为本能反应,没有对错之分,却有质的不同。也许前者不值得挞伐,但后者绝对值得敬仰,感谢沈星,他让人们看到了世间最美的本能,领略到了人性的伟大。
  沈星为日益孱弱的社会信任感增添了一根强韧的筋络。信任感的缺失是时代列车驶入“陌生人社会”后一个难以躲避的现象,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固有的熟人圈子被重新解构,原始的道德脉络也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安全感与信任感的双重流失。人们总是习惯以戒备的眼神与怀疑的心态来对待陌生人,由此便制造了冷漠,而冷漠又反过来加剧了不信任情绪。可是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又最需要最渴求信任感,没有它,社会便不能称之为社会。沈星的义举就修补了社会信任感,人们会觉得,既然这个社会还有一些人肯为了非亲非故的陌生人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就实在不该以冷冰冰的眼光看待周围人。冷漠能传染,温情当然也可以传递,当我们都以善意的目光互相看待时,又怎会有冷漠传染的空间。打开心扉,信任彼此,世界一定更美好。
  沈星激发了向善的力量。经各级媒体报道后,沈星的事迹已传遍大江南北,每每看到报纸上的文字或者电视镜头里的画面,无不让人有种喉头发哽热泪盈眶的反应,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感动。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或许不会保鲜太久,却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很多东西,制造向善的因子。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其实关键在于引导,在榜样的感召下,良好的风尚定会广泛传播。
  英雄虽逝去,精神永留存。一个沈星离去了,期待千千万万沈星般热心肠的好人涌现出来,若能如此,英雄定当含笑九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