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沈星一路走好·寻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星娃咋不回来了,乡亲们都想见你最后一面
2012年05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娃咋不回来了,乡亲们都想见你最后一面
  17日下午,在新跃村凤西组的沈星追思会上,前来悼念沈星的乡亲失声痛哭。
  新跃村村民尼云峰大爷只要提起沈星的名字就老泪纵横。
  阎良二中组织开展了一场“追思沈星”的主题班队会。
  千禧广场沈星追思会上,小朋友认真写下对英雄的祝福。



◎记者赶赴英雄故里陕西阎良,提起沈
  三秦无语,关中哽咽。5月17日,青州各界群众自发涌上街头送别舍己救人的英雄沈星。此时,在沈星的老家,距离青州3000多里地外的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凤凰路街道新跃村凤西组,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怀念阎良的好儿子沈星。得知记者是专程从山东潍坊赶来采访的,该村村民现年66岁的尼云峰拉着记者的手哭得泣不成声,他一遍遍地说:“娃这么年轻就走了,太可惜了。”当晚阎良区还举办了“恒星在——烈士沈星追思会”,3000余市民齐聚西安市阎良区千禧广场追思舍己救人的关中娃沈星。
新跃村凤西组 提起沈星,村民都忍不住流下悲痛的泪水
  17日中午11时,记者一行人来到了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凤凰路街道新跃村。一条宽敞的迎宾大道从村中穿过,路上南来北往的车流像平常一样穿行不息,就在道路两旁,不少村民正在村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满脸悲伤,正在悬挂黑底白字的条幅。这便是记者到英雄沈星家乡的最初印象。
  看着村民们双手捧着条幅,就像捧着极为珍贵的宝物一般,他们眼里噙着泪水,口中不停地说着:“要慢慢来,千万不要弄坏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记者能够感觉到他们心中的悲痛与惋惜,他们悲痛的是一位母亲失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惋惜的是新跃村就这样失去了一位让他们只要提起就感觉十分自豪的孩子——沈星。
  当日,为悼念沈星英勇救人的事迹,在村委的领导下村民在村头悬挂起了条幅,上面写着“向英雄沈星学习,向英雄沈星致敬”“英雄家乡的骄傲!”“沈星,人民的好儿子”等等。从条幅前路过的行人大都放慢了脚步,有的甚至驻足致礼。如今,沈星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了这个村庄,传遍了阎良,乃至整个三秦大地。
  “星(沈星),真是我们的好儿子啊。舍不得啊……没想到……走了,走的太急啊。”今年66岁的新跃村村民尼云峰已经泣不成声,他用颤抖的手指着悬挂的条幅说:“看着条幅,我以为老弟(沈希望)一家都回来了,我这不赶紧出来看看,这么好的娃,你说怎么就走得这么急啊。”尼云峰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用手抹着眼睛里那擦不干的泪水。
  看着已经哭成泪人的尼大爷,不少村民前来开导,有的说“这是咱们村的骄傲,咱们应该自豪”,也有的说“再哭,星也哭不回来,咱们就陪他走完最后一程”。看得出,乡亲们都是在忍着几欲滴下的眼泪。
  在采访中,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只要提起沈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无法控制地留下悲痛的泪水。
  在从村口到沈星家的几十米道路上,白色、黄色的菊花插满了路两旁。虽然目前沈家的院门紧锁,但是悼念的条幅和送别的花朵已经到了他们家前。一位名叫张行道的老者说:“俺们都是看着这个娃从小长到大的,这人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接受不了啊。俺也没什么好买的,弄点花插上全当送送他。听说星不回来了,连最后一面也见不上了。”
  从沈星家东面的矮墙上望去,他家还是老房子,这房子和邻里们的二层小楼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听邻居说,沈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身体也都不好,除了养着的几头猪和几间用石棉瓦搭起的棚屋能够出租挣点收入外,几乎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虽然沈家的院子里一切照旧,可是一股悲痛的气息却不断地涌上记者的心头。
沈星家门前 追思会上,老大爷哭成泪人差点跪地上
  走访中,记者遇见了新跃村凤西组组长林坤,他是16日专程从潍坊青州赶回来为沈星家打理后事的。他说:“14日,由区(阎良区)领导带队我们一行7人,专门赶赴潍坊青州处理沈星善后事宜,那几天里,主要是陪着沈星的父母,前前后后帮忙照顾他们。如今,那边的事情也接近尾声了,16日中午我就提前回来了。”
  据了解,林坤这次回来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帮助沈家张罗着沈星父母回来后的事宜,“从16日回来我们就一直忙,忙到17日凌晨,这不,没睡几分钟,还得接着干。我们多干点,沈星父母回来就能少操点心。”
  17日是英雄沈星的遗体在潍坊青州火化的日子。当日下午5时30分,一场由阎良区委组织的追思会在凤凰路街道新跃村凤西组沈星家门前展开,前来悼念的不仅有本村的村民,还有慕名前来的阎良区父老乡亲,300余名乡亲纷纷赶来,怀念远离家乡的英雄。
  仪式举办的极为简单,一张黑布罩在两张桌子上,上面摆放着沈星的遗照,四束鲜花分别放在了桌子的两边,墙上是“英雄沈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黑底白字条幅。即便是这样简单,这里却聚集了300多位前来为沈星送行的乡亲。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束菊花,人人眼里闪烁着泪水,默默地望着这位再也不能谋面的亲人。
  “沈星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的英雄了,他是我们每个西安人民的榜样,是我们阎良的好儿子。”已经年过七旬的张老太说。
  仪式中,前来追思的乡亲们排队走到沈星的遗像前献上手中的鲜花并鞠躬,这里的每个人都已经熟知了这位英雄的事迹。
  家住阎良区胜利街附近的张梅在得知17日下午将在沈星家门前举办追思会后,专程赶来,她说:“我很自豪,我为我们阎良能出这么一位英雄而骄傲。”张梅一边走到灵堂前,一边拉过自己今年刚满7岁的儿子说:“娃,咱们一定要向叔叔学习,咱以后也要当解放军。”虽然张梅的儿子并不太明白母亲的用意,但是沈星的名字却印刻到了孩子的心中,孩子说:“要是叔叔回来,咱们还来看他吧。”
  整个追思会上最悲痛的就是新跃村凤西组的百姓,他们没有一个不认识这个从小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今年66岁的张来颂说:“我们都知道这个娃将来一定有出息,可是没想到是这个出息法。”用他的话说,他也算是看着沈星长大的,“我这人从来不爱说人家什么好话,不过这娃,‘伟大’!像这样的孩子不多,可惜啊……”话还没说完,张来颂的哭声已经冲破了喉咙,早已在眼里打转的眼泪变成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滚落到下巴。他伏在沈星的遗像前哭着说:“星啊,你怎么走的这么急啊。”由于太过悲伤,他的双膝几欲跪下,乡亲们见状,赶紧搀扶着张来颂大爷走到了一旁。
  像张来颂这样的新跃村村民不在少数,他们的悲痛不亚于失去了至亲。
阎良二中 命名初一一班为“沈星班”,留住沈星精神
  17日下午4时许,在阎良区阎良二中这所沈星曾就读过的中学内,一场名为“追思沈星,学习校友,志做有价值的人”主题班队会在学校操场上展开。参加本次主题班队会的共有该校1100多名师生,他们不仅缅怀了学长沈星的英雄事迹,同时还命名该校初一一班为“沈星班”。
  记者在采访“沈星班”的一位同学时,他说:“虽然沈星叔叔已经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班,留在了我们学校。我要向沈叔叔那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该校校长冯新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举办此次追思会,不仅是让广大师生了解沈星,更是为了学习这种敢于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们希望,沈星精神不仅留在我们阎良二中的土地上,更希望我们的师生学习他,让每个人都成为沈星。”
  随后,记者又采访到了“沈星班”的班长杨微,今年14岁的她家住阎良区凤凰路街道安芦村。她说:“当我双手接过写有‘沈星班’的锦牌后,突然觉得无比荣耀。这个荣誉对于我们班集体,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太沉重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向叔叔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绝不给‘沈星班’抹黑。”
千禧广场 三千余市民寄托哀思,小朋友也来送英雄
  17日晚8时,在西安市阎良区胜利街千禧广场上,“恒星在——烈士沈星追思会”在这里举行,前来悼念沈星的群众多达3000余人,他们以各种方式寄托自己对英雄的沉痛哀思。
  一个心形,中间一个“思”字——这个用百支蜡烛组成的图案成了广场上的焦点,微风拂过,烛光忽明忽暗,摇曳的烛火像是人们在诉说:沈星,一路走好!英雄沈星,我们为你骄傲。
  记者发现,当日前来参加追思仪式的阎良市民大都身着黑白两色衣裳,胸前的白花与手中的鲜花形成了鲜明对比,人群中不乏小朋友,有的只有四五岁。这些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安静地站着,或许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这场追思会的含义,不过从他们已经湿润的眼睛里可以看出,沈星的事迹已被他们熟知。
  仪式上,前来参加追思会的市民都在英雄遗像前献上了祈祷祝福的鲜花,也表达了对已逝者的哀悼。
  市民刘耀武在会后的签字版上写道:“英雄,慢走!”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他却写了很久。他说,自己虽然没有见过沈星本人,但是今年与沈星同岁的他格外敬佩沈星的英雄壮举,“勇敢、果断,这怎能让人不敬佩,我也是有孩子的人,他家人的痛苦我理解。”
  “向烈士致敬,向沈星同志致敬”“三秦英烈气盖山河!”“星,娘家舍不得你!”等感人话语在签字版上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一些字体歪扭且稚嫩的话语。
  现场由100位共青团员代表朗诵的诗歌《恒星赞》让人们心潮起伏。
  “你用热血和汗水,诠释着一个军人的奉献与职责,你用军人的操守和父亲的博爱,放下自己三岁的女儿,让一个人民群众的母亲的儿子获得了生的希望……”深情的话语,仿佛让人们真的见到了那个瘦高又精神十足的沈星。
  “你让社会变得更有温暖,你为中国传递了真爱。”上前表达哀思的市民李春玉对着遗像说。当她在沈星像前放下手中的鲜花后,还深深地鞠躬三次。“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内心的感情了。我老家是潍坊,阎良现在是我的第二故乡,沈星的壮举让我们十分自豪。”李春玉说。
◎相关新闻
英雄生在凤凰岭葬在凤凰山
  17日,沈星被安葬在青州市凤凰山烈士陵园,巧合的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一个以“凤凰”命名的村庄。
  阎良区凤凰路街道新跃村凤西组现年63岁的村民张行道告诉记者,新跃村是由凤凰岭等九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现在凤凰岭村被分为凤凰岭西组、凤凰岭中组和凤凰岭东组三个组,沈星家就是凤凰岭西组的。
  张行道说,据当地县志记载,凤凰岭村是清朝光绪年间,山东青州、淄川、寿光等地的灾民迁此所建,因为村西有岭形似凤鸟,所以取名凤凰岭。
  凤西组现在有住户160多户,以张、沈、王、林等姓氏居多,九成以上祖上都是山东人,村民大都遗传了山东人耿直豪爽的品格。沈星祖上就是寿光马家庄的。
  A4—A5版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 张振民 王金 发自西安阎良
潍坊两名市民为英雄发起捐款
  本报讯 5月13日,青州市南阳河,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在读研究生沈星为救落水少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对此本报做了连续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8日,市民胡先生和徐先生以个人名义发起了一场为期两天的捐款,得到了不少爱心市民的响应。
  5月18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潍城区民生西街的金沙城市广场北门,在一家名为“斯诺威登腕表店”的门前看到一条写有“沈星一路走好,赞英雄!”字样的白底黑字横幅,店门口还有一个捐款箱,箱中已经放入几百元钱。
  在店门口,记者见到了该店的老板胡先生。胡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安丘市景芝镇人。“我通过《潍坊晚报》了解到了沈星救人的事迹,非常感动,我觉得应该为沈星做些什么。”胡先生说。
  最终,胡先生决定将18日、19日两天的毛收入全部捐出,并且以个人名义发动一场捐款,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能献出自己的爱心。从18日早上7时到上午9时,已经有三位好心人捐了钱,其中有在金沙城市广场开店的个体经营者,也有来金沙城市广场购物的市民。
  正当记者采访时,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孩往捐款箱中放了100元钱。面对记者,她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说自己是来购物的。这次捐款活动的另一位组织者徐先生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州人,对沈星的壮举他非常感动,他会发动在潍坊工作的青州同乡一起为沈星捐款。
  胡先生告诉记者,捐款活动从18日开始,将进行两天。20日一早,他将带着这些善款去青州,亲手交到沈星家人的手里。
             (记者 郑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