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收藏者扎堆求鉴宝,专家称收藏需谨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午9时,一年一度的免费鉴宝活动在市博物馆门厅里拉开序幕。当天共有102位市民携300余件藏品前去鉴宝,但有收藏价值的藏品数量并不多。专家提提醒市民,如今仿品制作工艺越来越高超,没有一定的鉴定知识不要盲目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老潍县地图引围观 前来市博物馆鉴宝的市民中,携带字画的并不多,大多是瓷器、玉器和杂件等。临近中午时,一对老年夫妇来到鉴定桌前,手拿一根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画轴。打开以后,众人不由惊叹了一句:“这不是潍县的老地图嘛!” 这张图长两米左右,宽一米左右,地图上方的名字为“潍县全境舆图”,下方的落款处写着“民国23年2月,潍县县志局制”。民国23年即1934年,距今已经有78年的历史了。 地图的主人是家住潍城区北关街道的于先生,于先生表示地图是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的。“父亲是在去年去世的,搬家时找到这张破碎的地图,今年年初才修补起来。”于先生称父亲生前在青岛当厨师,从没提起过家里有这么一张图。于先生表示虽然不知道地图的来历,但听鉴宝专家说这张地图是见证老潍县历史的重要物件,自己一定会好好收藏的。 青花瓷制品成热门 平度的王先生带着一口青花瓷大缸来到了鉴宝现场,鉴宝专家研究馆员杨金礼和副研究馆员朱英表示,这口大缸虽然年代不很久远,但的确是景德镇出产的,很有收藏价值。 王先生刚走,就来了两位中年女士,她们一下子拿出来十几件青花瓷大糖罐。经专家鉴定,这些大糖罐都是民国年间的,保存比较完整,唯一的缺憾是盖子都不见了。记者随后又看到不少市民携带青花瓷藏品前来鉴宝,看来青花瓷制品确实很受市民的喜爱。
拿来“宝贝"真不少 可惜真品没几个 前来鉴宝的市民人数众多,不少市民把家里祖传的各种生活用品都拿来给专家鉴定了,因此一些“稀奇古怪”的藏品,总是能博大家一笑。 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拿出了一个粉红色的枕套,上面绣着几朵花,看着很漂亮,再定睛一看,枕套上还绣着几个大字“我的爱,早安”,专家杨金礼问道:“这是谁绣的?”女士回答说:“我姥姥绣的。”“你姥姥还真时髦!”专家话音刚落,大家哄笑成一团。 当天专家们鉴定的玉器不少,但精品不多,让他们眼前一亮的当属一位中年女士带去的玉扳指。“这个玉扳指是民国时期的,翠色和质地都非常好,值得珍藏。”专家杨金礼拿着这枚玉扳指欣赏了半天。 相对于还能鉴定出“好东西”的瓷器和玉器等,字画藏品则状况不佳,基本上没有真品。不少市民都携带着落款为郑板桥、齐白石、启功等书画大家的画前来鉴定,但是鉴定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有的画是古画,但落款部分是拼上去的。有的画是“老裱工”,但是上面附着的画年代看着却比裱画用的纸“年轻”一些。几位专家都提示说,现在市面上的仿古画工艺五花八门,,想要收藏古字画,一定要有一定的书画知识和鉴别知识,不要盲目购买。 文/本报记者 孙锦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