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该拿什么纪念你 |
王小帅文艺片《我11》上映,讲述男孩的懵懂童年 |
|
由著名导演王小帅执导,闫妮、乔任梁、刘文卿等主演的怀旧文艺电影《我11》于5月18日正式在国内上映。19日上午,记者走进中天电影城观看了影片。这是一部讲述“文革”时期三线生活的电影,满是大字标语的怀旧场景,勾起了不少“60后”“70后”的童年回忆。影片聚焦少年成长,讲述压抑禁锢的社会背景下,动荡的成人世界给少年身心造成巨大影响,迫使他快速成长的故事,片中大量的“性懵懂”桥段,展示出每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特殊时期。 剧情 一件白衬衫引发怀旧风潮 《我11》是一部相当怀旧的电影,因为故事的时间被设定在了1974年至1976年这个早已远去的时间段,影片讲述原本无忧无虑的11岁小男孩王憨,在亲眼目睹了一起“杀人事件”后不得不背负上心灵的煎熬,加上朦胧中获知了成人世界里的性事,让他身心开始发生静悄悄的变化,体内疯长的荷尔蒙和外界的压抑环境不时发生着碰撞和爆发的故事。 片中,闫妮饰演王憨的母亲,她一改往日“喜剧女王”的轻松形象,一副穿着工服、带着套袖、系着围裙的厉母形象,让人眼前一亮。而饰演王憨的“小正太”刘文卿长相可爱,演技自然,表现不俗,很讨人喜欢。 将个人经历和电影创作进行贴合,是王小帅电影的鲜明标志。《我11》从故事的时间上看,是王小帅“自传三部曲”的首部曲,却晚于《青红》面世。他在影片中坚持着这种贴合:“文革”后期,三线小镇,主人公是穿着白衬衣、系着红领巾的11岁少年。王小帅用电影回到了自己那个充斥着高音喇叭和标语口号的童年。 因为《我11》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思想禁锢压抑,生活朴素平淡,物资供应紧张,所以小主人公王憨和小老鼠、卫军、八拉头组成的“四人帮”,平时可以玩的只有躲猫猫、弹珠、下河捉鱼、偷看青年小伙打群仗之类的事情。 影片一开始,当大家在老师的风琴伴奏下,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两首“老掉牙”的歌曲时,已步入不惑之年的“60后”和“70后”影迷们便跟随王小帅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开始了甜蜜又酸涩的回忆之旅。 记者印象 每个男孩都要经历这种成长 正如王小帅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只是通过一个11岁孩子的认知来展现那个年代。那是一个坐在爸爸大金鹿自行车大梁上,随风飞驰、短发飞扬的年代,那是一个听着大喇叭广播的革命歌曲起床的年代,那是一个放学回家要捅炉子、淘米的年代,这些对于“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些天天抱着电视机看韩剧,搂着电脑打游戏的孩子们很难想象,自己的父母在那些没有电视和电脑的日子里,是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的。这些事情仅凭父母讲给他们听是不够的,从这方面来讲,带孩子去影院观看《我11》,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童年是个不错的途径。 影片上映之前,王小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每个小男孩都是自我世界里的英雄,而片中的王憨在无意间窥视了成人世界里的性事、杀戮和纠葛之后,人生观也发生了震荡,“这个小男孩好像一夜之间就成长了”,童年也瞬间被“拔苗助长”起来。这不仅是王小帅的11岁,也是每个有故事的人都能体会的11岁。 影片的前半段表现了少年对于成人世界的好奇,存在大量的“性懵懂”的桥段。比如11岁男孩因为物质条件有限和父母同居一室,半夜窥听父母房事时发出的“怪声音”;在一场大雨过后,男孩偷窥年长女孩换衣时的羞涩;还有乔任梁饰演的当地“混混”首领,黑夜中与女孩幽会,还躲在墙角激吻女孩等场面。对此,王小帅表示:“‘性懵懂’是每个人在青春期都特别困惑的一个问题,成人不断去压抑、阻断孩子接触成人世界,同时却不经意带给他们很多大人的东西,这些都是特别矛盾和纠结的东西,而这也是中国家庭特有的。” 没错,每一个中国家庭中的男孩都会经历这么一个“性懵懂”的成长阶段,以前如此,现在也是这样,王小帅的电影《我11》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 从《十七岁的单车》到《青红》,王小帅的电影似乎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一次的《我11》则直接尝试了中法合拍,法国更是先于中国9天公映。据片方统计的数据,《我11》在法国并没有受到冷遇,排片情况乐观。而在国内,如此文艺范儿的电影,恐怕只能得到纯文艺青年的拥护吧。 本报记者 孙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