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犯罪嫌疑人孙某使用的剔骨刀。 |
|

|
|
◎昌乐的孙某为琐事行凶,致父子俩一伤一亡 ◎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已被移交至检察机关 本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却为了在一块有争议的地里栽种几棵树,连连闹出矛盾。最终,昌乐县营丘镇的孙某在愤怒之下拿起杀猪杀鸡用的剔骨刀,接连捅向邻居两父子,致使34岁的儿子死亡,62岁的父亲重伤。犯罪嫌疑人孙某在逃跑4个小时后,迫于公安机关的压力,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5月23日,犯罪嫌疑人孙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移交至检察机关。 案发 父子二人倒在血泊中,儿子抢救无效身亡 4月17日下午2时许,昌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值班民警接到110指挥中心的电话:“在昌乐县营丘镇有人打架,其中两人被别人用刀捅伤。”接警后,刑警大队民警迅速赶赴现场。 现场位于营丘镇某村一条中心街道上,民警发现街面上有好几处血迹,路边还有一大片血泊,路面上则散落着砖头、瓦片等,部分上面也沾着血迹。民警通过询问附近村民了解到,这场打架中,有两名伤者已被送往医院,而伤人的男子已不见了踪影。就在办案民警展开调查时,医院方面传来消息,伤者中一名年轻的男子经抢救无效已经死亡了。 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伤人者痛下狠手呢?两名被捅的男子又是谁?嫌疑人又是谁?经过调查走访,办案民警了解到,被捅的两名男子是该村的王某和他的儿子,王某今年62岁,王某的儿子34岁,死者就是王某的儿子。王某的儿子在本村建了一个太阳能厂,主要为其他厂家进行太阳能组装工作,王某就在厂里帮工。原本其乐融融的两父子,没想到当天却遭此横祸。
侦查 民警走访目击证人举报,锁定犯罪嫌疑人 为了尽快找到嫌疑人,办案民警一方面对王某家人以及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另一方面对周边的村民进行广泛的走访,寻找线索。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就是与王某父子同村的孙某,王某的家人对其非常熟悉。另外,案发时附近不少邻居听见打斗声后,纷纷出门看。据目击者提供的线索,也进一步证实了王某家人提供的嫌疑人信息。嫌疑人孙某今年39岁,一直在本村务农。办案民警兵分两路,一路在营丘镇辖区外围、潍坊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要道或站点上设伏堵截,另一路则围绕着孙某的家人、亲戚、朋友等展开调查,希望得到孙某的下落。 调查过程中,孙某的一个朋友反映,当天下午,孙某曾经到其家中借过摩托车,神情比较慌张,说是有急事。朋友听后,马上把摩托车借给了孙某,但孙某一直没回来还车,具体有什么急事他也不了解。根据这一情况,办案民警迅速向设伏堵截的民警进行了反馈。然而,一直到下午5时许,都没有发现孙某的下落。 案件的转机出现在当天下午6时许。孙某迫于公安机关的压力,到刑警大队投案自首。原来,案发后,感觉事情“闹大了”的孙某慌了神。冷静下来之后,他便到朋友家借了摩托车,谎称有急事慌忙逃走,在行至潍临路营丘段某废弃砖厂附近时,孙某便将摩托车丢弃,并将随身携带的作案用的剔骨刀丢弃。随后,搭上了去潍坊城区的公共汽车。出于对警方追查的畏惧,加之家人朋友的劝说,孙某感到自己无路可逃,最终选择了投案自首。 真相 为了争议土地上的几棵树,双方大打出手 孙某落网之后,办案民警迅速对他进行了审讯。孙某对持刀向王某父子行凶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孙、王两家是前后邻居。2010年,王某的儿子准备在本村投资建一个太阳能厂。由于房后的场地不是很宽裕,而孙某家紧挨着其场地正好有一块空地,只是地里栽了一部分树,王某的儿子便主动找到了孙某,表示愿意出钱买下树并占用孙某的一小块地,以便建设厂房。 经协商,王某的儿子以3000元的价格与孙某达成了协议,太阳能厂顺利建成投产。不过,孙某的母亲一直埋怨孙某不该卖了地。 2011年,王某的儿子家人在太阳能厂外围的胡同边栽了几棵树,孙某的母亲看到后心有不甘,便把王某的儿子的树折了,自己又栽上了几棵。王某看到后很不乐意,两家就为此争吵起来。后来,在村里的调解下,两家达成协议,有争议的那块地,谁家也不能再种树。 谁知,到了今年4月17日,王某的儿子家再次在有争议的地里栽了4棵枣树。孙某的母亲见了很不高兴,孙某回家后,她便数落孙某。当天中午,孙某恰巧喝了点酒,不胜其烦的他越想越生气,“本来都达成协议了,凭什么又去栽树?必须压住他家的嚣张气焰。”想到此,孙某便找出以前干杀猪杀鸡买卖时用的剔骨刀,带着去了王某家。恰巧,当天中午王某也喝了点酒,二人争吵起来,并从王某家中闹到了街上,刚送完孩子回来的王某的儿子也加入到争吵当中。孙某一看要吃亏,便掏出了剔骨刀,一番打斗之后,王某父子二人倒在了血泊中…… 据办案民警介绍,只因孙某的一时冲动,造成了王某家一死一重伤的悲剧,而他自己也将面临法律的严惩。5月23日,犯罪嫌疑人孙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移交检察机关。 文/图 本报记者 贾慧 本报通讯员 张松龙 赵冠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