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役体操冠军打零工谋生 |
◎孙旭光曾是青岛市首个全国体操冠军,退役后生活艰辛 ◎长期训练荒废了学业,打工收入微薄只能维持基本花销 |
|
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大王家村的蚂蚱养殖户王秀强,几天前想给自家的蚂蚱养殖场安装两个监控摄像头,有村民介绍,一个叫孙旭光的小伙子技术不错,且收费不高。5月23日上午,孙旭光带着几大盒设备、配件和两个工具箱如约来到了王家。王秀强看着孙旭光壮实的身体,感觉此人非同一般。一番交谈之后,他终于得知孙旭光曾经代表青岛市拿过全国体操冠军,王秀强大感意外,又忍不住唏嘘不已,“体操冠军怎么干起了这种活,真不容易。挺好的一个人材,可惜了。” 从省体操队退役 领了13万补助 “这一天下来,大约能赚200块钱,纯粹是辛苦钱”,离开王秀强家后,孙旭光感叹道。而实际上,这种挣辛苦钱的机会也不是天天都有,偶尔才能碰到一次。退役后的这几年,孙旭光打过各种零工,卸货工、餐馆服务员、健身教练、电脑城的杂工……比较一下,给人做电脑维修和相关服务工作就算是比较轻松的了,这点手艺也是孙旭光在电脑城打工时慢慢学会的。 孙旭光曾在1995年代表青岛参加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男子吊环冠军,这也是青岛市第一个全国体操冠军。在山东省体操队,孙旭光的最好成绩是与队友一起获得2005年全运会体操男团第五名。2006年,孙旭光从山东省体操队退役,领取了自主择业补助13万元。 “当时没得选择,我只有领取自主择业补助这一条路可走。”孙旭光回忆说,“13万元看起来不是个小数,但如果在13万元和成为体操教练或类似的工作之间选择,我绝不可能选13万元。更何况,我服役这么多年,为体操队获得了那么多好成绩,又落下一身伤病,我拿这13万元一点都不觉得烫手。” 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 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退役后,孙旭光回到青岛,用自主择业补助金加上父母给的资助交了购房的首付,每个月2000多元的房贷主要依靠父母缴纳,因为长期的专业训练导致学业荒废,孙旭光自知文化素质不高,只能四处打零工,多数情况下,微薄的打工收入只能用于维持自己的基本花销。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孙旭光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瞬间倒塌,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父亲去世之后,每个月2000多元的房贷成了大问题。”加上女儿2011年5月出生,开销进一步增加,生活的压力陡然增大,不得已,孙旭光向山东省体操队和青岛市体育局的相关领导提出了求助,这些领导基本都是看着孙旭光长大,见证了孙旭光从一名体操“苗子”成长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体操队主力队员的过程,然而,作为一名已经办理了全部退役手续的运动员,孙旭光已经很难再从昔日效力过的运动队得到任何帮助。由于媒体报道了孙旭光生活的困难,相关领导还对孙旭光这种“添乱”行为表示反感,这更让孙旭光感到委屈和无助。 小店即将开张 “冠军”已成代称 邻近胶州市洋河镇大王家村的一条乡间公路边,孙旭光的电信产品销售和电脑维修店即将开张。这是孙旭光在附近一家饭店打工时,好心的饭店老板委托一位在电信局的朋友给孙旭光提供便利,帮助他开了这么一家店。小店主要代理销售电话卡,并提供电脑维修、网线安装等服务,这些服务在农村地区还比较欠缺。 店里醒目的位置挂着好几幅孙旭光昔日在赛场上一展身手的大照片,虽然小店尚未开业,已经有不少乡亲慕名而来,他们也许说不上孙旭光的名字,但“冠军”已成了孙旭光的代称。 在外闯荡漂泊了几年之后,孙旭光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一片天地,这里距离青岛市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节约路费花销,孙旭光并不时常回家。为了当运动员,孙旭光从小就离开了父母,没想到退役之后,他还要继续与母亲和妻儿忍受思亲之苦。 思亲之苦还在其次,最让孙旭光难以释怀的是,现实空负了他对体操事业的满腔热情和一身本领。 放不下体操情怀 退役前曾想当教练 “我在当运动员后,从未想过自己退役后会如何进行二次择业,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一直就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再离开体操了。”他说。 2005年退役之前,孙旭光就开始主动往体操教练的方向转型,“除了完成运动员的训练任务之外,我还帮助指导几名年轻队员的训练。”他还曾多次与队里的领导沟通,表达了自己希望在退役后担任体操教练的愿望。但在他退役那年,队里说没有教练编制,孙旭光只能领取自主择业补助金。 在退役之后,即使生活再艰难,孙旭光也时刻关注着体操赛场的动向,“一旦有新规则出台,我都会托人要一份仔细研读。” 在退役的这几年,孙旭光曾短暂去香港担任过少儿体操教练,香港青少年体操培训的高度普及让孙旭光感到惊讶,反观内地,尽管体操竞技水平高度发展,但业余训练和普及程度却十分薄弱,否则,像他这样对体操怀有梦想的运动员,即使退役后不能成为专业队教练,也至少不会毫无用武之地。 据《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