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德意志时代的胶济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德寇肆意屠戮无辜老百姓
2012年05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寇肆意屠戮无辜老百姓
  山东铁路公司在高密的营地。
  驻扎胶济线的德军军官。



  拔路标、毁路基,拆工棚……清政府向外国列强宣战后,义和团组织与阻路民团遥相呼应,迫使胶济铁路长期停工。逃亡西安的“老佛爷”和光绪帝向列强求和,胶济铁路随即复工,德军以保护铁路施工为名,乘机侵入。德军的血腥镇压,没有吓倒阻路群众。为了殖民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得暂且放下沾血的屠刀,进行议和谈判。
义和团再次兴起,胶济铁路被迫长期停工
  孙文被杀、李金榜充军,并没有吓倒铁路沿线百姓。拔掉标杆,铲毁路基,捣毁工棚……阻路行动依然不断。
  1900年4月25日,《北华捷报》刊登发自潍县的消息:“随着德国铁路辛迪加继续推行穿过高密的铁路建设,这个地区人民的不满情绪又被点燃,而且逐步达到了顶点。本月10日,中国部队和反对修建铁路的团伙发生了一次小的战斗,好几个乡民被打死了……在这种骚乱持续的状态下,如何修建这条铁路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此前后,高密知县季桂芬被“摘顶查看”。
  5月中旬,昌邑丈岭段铁路线标杆屡屡被拔,铁路公司分办锡贝德威胁石祖芬,限期三天严办。石祖芬呈报袁世凯称,昌邑知县胡士孝“如此懈玩,恐误大事”。袁世凯下令,给胡士孝记大过一次。
  五六月间,义和团运动再掀高潮。早在4月间,英、美、德、法4国公使就先后照会清廷,限令两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直接出兵干涉。5月底,驻京各国公使决议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5月30日始,各国侵略军近千人由天津陆续开抵北京。6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大沽炮台,清政府贸然向英、美、法、德等11国同时宣战。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大旗,加入到抵御外辱的军事行动中,山东内地传教士纷纷逃往烟台、青岛。铁路沿线义和团组织与阻路民团遥相呼应,迫使胶济铁路长期停工,德方人员全部撤回青岛。
  “1900年6月,美国传教士和德国矿务工程师在潍县遭到袭击。1900年6月28日,袁世凯通知德国胶澳总督府:他目前已无法保护德国在山东的企业。袁世凯还建议暂停铁路铺设和矿山开采。所有在山东的德国人都撤到了青岛,高密的工作也停止了。1900年6月,作为维护安全的措施,一支海军陆战队被派往胶州但遵命未再继续前进。”在德国海军事务总局1900年6月份的备忘录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
德军肆无忌惮,炮击村庄枪杀无辜村民
  铁路停工,人员撤走,尽管袁世凯所派军队与地方官府仍然分段保护,还是不能完全阻止沿线百姓的阻路行动。有记载称,1900年7月16日,潍县铁路工程师撤去,乡民随即将路标拔去。这时,潍县段的勘测、插标工作已进行大半。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肆意烧杀抢掠,千年古都遭到浩劫。10月份,已经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派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谈和之际,胶济铁路重新复工。这时,以胜利者自居的德国人提出了一系列无理要求。
  10月8日,胶澳总督叶世克电告袁世凯,“现拟兴办铁路暂至高密县城,所应保护,我兵自办”,袁世凯一口答应。10月16日,德军200多人进驻高密县城。之前,袁世凯还答应了叶世克提出的将清军从所谓“中立区”撤出的要求。
  叶世克给驻扎高密城德军下达任务:保护至高密段的铁路铺设,严厉惩处濠里一带的闹事村庄;发布告示,限时拆除胶州与高密之间及濠里一带村庄的围墙;对高密县衙署进行密切监视,勒令周围村庄补交被破坏路段的铁路建筑材料。
  叶世克还制定了一项“特别行动规则”,要求军队“调查那些闹事村民,查明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残暴手段和谋杀行为对待铁路公司员工及其家属的。一旦查明罪行,就用摧毁房屋宅舍的方法惩罚他们……”
  清兵撤走,独立负责铁路施工安全的德军更加肆无忌惮。10月17日,铁路线两旁各20里、濠里周围30里内村庄的围墙开始拆除。第二天,巡回监督的德军发现张庄、雷庄、辛庄、永丰庄等村没有行动,便开炮轰击围墙,导致10多名村民当场死亡;20日,德军又对高密城东的许村、鲁村、单屋、鲁庙等村炮轰、抢掠。
  德军暴行引起了群众的反抗。10月22日,几名德国兵骑马巡查到李家营村,村民早有准备,用土炮轰伤2名德兵。第二天,德军调集兵力,围攻李家营,村民奋起自卫,击伤德军军官巴洛西。此后,德军又围攻、炮轰克兰庄。两场浩劫,200多名村民死亡,毁房难计,伤者无数。

土炮土枪对垒洋枪洋炮 村民牺牲三百毙敌五十
  同胞被杀,袁世凯听任德军恣意妄为,未表示任何抗议。在致叶世克的电文中,这位巡抚大人全然没有了半年前对德人的些许“强硬”,反而称“当地居民的确凶顽剽悍,必须予以严厉惩罚,以便使他们能够变得理性一些”,“我已经指示地方当局,严禁造谣惑众的传单散发,小心提防以后发生类似的事件”。
  “我也电告地方官员,向受伤军官转达我的歉意,并以我的名义探视其伤情。据悉,该军官已被运送回营地救治。我衷心期望他很快恢复健康。”这份转译自德文的电文,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的客气,简直就是卑躬屈膝了。
  面对德寇的暴行,铁路沿线的百姓没有退缩。最激烈的反抗,来自位于高密城东10公里的杜家沙窝村。10月30日,杜家沙窝村民击毙德军一侦查兵。第二天,德军上尉队长考拉弟率两个连及一队炮兵,包围了杜家沙窝。村民用土炮、土枪进行抗击。无奈土炮土枪难敌洋枪洋炮,德军大炮猛轰半小时后,寨墙大门炸开一个大缺口,德军发起冲锋。
  村民誓死抵抗,但难以阻挡500多名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兵。德军攻入村内,村民手持大刀、长矛、铁锨、镢头、木棍等,同德军进行肉搏。巷战中,首领杜为利掩护乡亲突围,一枪一个,击毙数名德军后牺牲。一绰号叫五乱子的青年,持红缨枪一连挑死5名德军,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村庄被攻陷,逃命的妇幼老弱跑出村后,被隐蔽在村外树林中的德军开枪射杀。没有倒下的村民继续奔逃,德军骑兵将他们包围起来,用刀砍杀在沙滩上。黄昏时节,德军一阵杀戮之后,将未毁坏的房屋点上火,整个村庄陷入一片火海。
  此役,德军50多人毙命,杜家沙窝却有300多村民献出生命,其中10多家成为绝户。
  反抗行动接连不断,且越来越强,叶世克终于认识到,“中国官府好欺,百姓不可欺”。清军驻扎“中立区”外不再介入“弹压”,叶世克只好派曾在高密传教的传教士卫礼贤前往议和谈判。卫礼贤11月6日抵达高密,半个月后,高密百姓做出让步,德方答应“抚恤”死者家属,在杜家沙窝村办一所小学,同时增修涵洞桥梁以便泄水。高密百姓为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