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日,辽宁省一名身患重症肺炎的七旬老人在入院检查时发现,竟对17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对他都没有效果。据相关资料统计,近些年来,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相关人士也曾指出,抗生素的滥用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而世卫组织多次警告中国,再不遏制将不仅是中国的灾难,可能引发全人类的灾难。对此,不少业内医学专家也相继呼吁,如此广泛的耐药性,让人几乎处在“无药可医”的境地。抗生素滥用已成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 怎么算滥用 多数人不懂 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医院,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市民对于长期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但更多的患者存在着认识误区,有病人甚至对抗生素并不了解。 “过多服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这我知道,一般症状消失了我就不服用了。”市民李女士这样回答道。 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医师王光芳介绍,这是一种典型的“滥用”抗菌药的现象,“滥用”不是简单地指“多用”,自行“减服”“停服”或“不按时服”也是滥用的一种表现。抗菌药物一般的服用周期最短时是48—72小时,在这个周期内即使炎症有所缓解,也要继续服药,以确保杀死病原体。如果随便停药就意味着给了细菌重新生长的机会,几次三番后细菌就会越来越强壮,这时出现耐药的几率比较大。 “我每天工作很忙,体质不是很好,一旦感冒就是好几天,吃感冒药根本没效果,打点滴加上抗生素好得快!”一名跑销售的王先生跟记者说道。 “近几年,因感冒发烧来输液的人越来越多。有一部分病人认为吃药作用慢,只有通过输液加大剂量才能迅速缓解炎症。而有些患者想病好得更快一点儿,主动要求医生开一些抗生素的药物加强治疗效果。久而久之,在求快的心理作用下,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愈演愈烈。”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孙开宇表示道。 其实大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引发的感冒占少数。抗生素对病毒几乎没有作用,感冒时只需注意休息、多喝水、服用适量的维生素片就可以痊愈。
■提醒 感冒拉肚子 鲜需抗生素 有机构曾对部分人群进行了一项关于抗生素认识的调查报告,据结果显示:市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存在不少误区,如:46.30%的人表示如果自己认为患了感染性疾病,就会自行使用抗生素;49.29%的人会自行购买些抗生素放在家里备用;47.51%的人认为使用抗生素时,见到有效果就可以自行停药了;36.33%的人听了别人说某药的效果好就会去试用;43.63%的人不知道使用抗生素时应禁忌饮酒。 此外,部分市民在使用抗菌药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认识误区:误认为抗生素可预防感染;误认为使用高级抗生素,病就好得快;误认为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有效;一发烧就用抗生素;服药不遵医嘱,随心所欲。 对此,孙开宇表示,夏季是胃肠道感染的高发期,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两个季节最容易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其实,大多数的感冒、拉肚子、上呼吸道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医生、病人在使用抗生素时务必做到科学合理、不盲目滥用。 王光芳表示,不只针对抗菌药物而言,对所有的药物都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基本准则,而正确使用抗生素更要从以下4点做起: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凡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口服尽量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尽量不要静脉滴注。 只有在出现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才应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但是,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则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另外,需要特别提醒市民注意:抗生素属于处方药,按规定不能随意出售,建议市民不要随意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本报记者 刘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