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娱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标题导航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
2012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逝世
被誉为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



周汝昌其人
  周汝昌,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汉族,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我国著名红学家,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红楼梦新证》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5月31日,据周汝昌女儿周伦玲透露,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5月31日凌晨1时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伦玲说,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受胡适影响研究红学
  周汝昌自幼喜文好学,丝竹粉墨,无所不涉。学程甚为坎坷,中经多种灾难。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爱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
  本已在诗词、书法、戏曲、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会涉入“研红”之路呢?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逐渐喜欢上了《红楼梦》。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周祜昌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周汝昌一生有6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这部著作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2005年,周汝昌出版了20余万言的《我与胡适先生》,书中首次详细介绍了二人围绕《红楼梦》所进行的学术探讨,评说了胡先生与红学的渊源和贡献。“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又诗曰:“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两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主要学术成就
  众所周知,周汝昌先生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其研究方法师承于胡适,但又独树一帜。周汝昌先生重点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并且仔细研究了大量清宫档案之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前八十回的仔细研读结合曹家史实,经过严密思考和逻辑推理,周汝昌先生为我们揭开了隐藏在书中的深刻艺术内涵。诠释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
  周汝昌著有《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曹雪芹小传》、《恭王府考》、《献芹集》、《石头记鉴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梦的历程》、《恭王府与红楼梦》、《曹雪芹新传》等红学著作。
  周汝昌还主持编订了《宋诗鉴赏辞典》、《杨万里诗选》等诗词工具书,广受读者欢迎。
  2008年,90岁高龄的周汝昌登上百家讲坛为观众讲解四大名著,获得广泛好评。
红学研究新观点
  2009年5月,《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一书出版,该书中曹雪芹的正文用黑色,脂砚斋和周汝昌的评点分别用红、绿两色,由“怡红快绿”四字而来。主要针对学术研究者和《红楼梦》爱好及收藏者。周汝昌在书中提出了一些的新观点。
  1、黛玉逝后,宝玉、宝钗成婚,宝钗早逝,湘云沦为乞丐,与宝玉相遇成婚。   2、木石姻缘指的是宝玉、湘云的姻缘。宝玉、湘云才是故事之主。
  3、黛玉根本就不是还泪的绛珠仙子。  4、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续弦姓李,即《石头记》中的贾母。
  5、脂砚斋是个化名,她本是位女性,而且与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 
名著独爱《红楼梦》
  2008年,周汝昌登陆央视《百家讲坛》,评点四大名著的独特魅力。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的重点集中于《红楼梦》一书,是无可置疑的。他并不避讳个人的偏爱。
  周汝昌认为,《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后来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于它以独特的对道德、理想、政治理念的阐述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以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丰富生动的人物塑造成就了长篇历史演义的最高峰。但是,即使是这样一座文学“高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不喜欢《三国演义》的一个原因是它太靠近正史官书。《三国演义》是民间积累的故事,罗贯中后来把它整理、编整、调理、润色,但他还不放心,就找来一部《资治通鉴》,一一核实,有不对的,他改了,没提到的细节,他删了。他往正史那儿靠,人民群众的艺术趣味,减了。”
  《水浒传》的问题则在于写人太粗线条。周汝昌说:“我认为它有偏见,落草于绿林,拿枪动斧、武艺出众就没有细腻的感情?错了,这样的人可能内心活动更丰富,我个人认为在这一方面《水浒传》特别缺乏。比如写坏女人,写潘巧云,写潘金莲,这里边没有内心活动——潘金莲就是潘金莲,就是个不贞节的坏女人。这部古典小说的缺点就在这儿。”
  而写取经故事的《西游记》与写宝黛爱情的《红楼梦》则有多处相通之处。“两部书都在求真,都在写诚。”不仅如此,两部书的主角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孙悟空怎么出世的?石头里蹦出来的。贾宝玉是什么化的?女娲炼石,投胎下世,转化为人。不仅如此,书里面写贾宝玉的处境、家庭、生活、条件、享受,也不是在说现象,也不是在说故事,实际上《红楼梦》和《西游记》有相通的地方,都是在说一个历程……《红楼梦》、《西游记》的相通之处不是现象,而是内涵、精神、道德,以及对人生社会的理解。”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