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方展示查获的各类枪支。 |
|

|
|
◎市公安局举行“打黑恶、反盗抢”情况通报会和成果展示会 ◎2011年以来,破获刑事案件2.1万余起、侵财案件1.8万余起 6月2日上午,市公安局举行了“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情况通报会和成果展示会。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201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万余名。破获侵财案件18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800余名。在市人民广场的展示现场,警方缴获的毒品、各类枪支、管制刀具等令人触目惊心。此外,公安人员现场将已查实的部分涉案赃物返还给了失主。
公安机关 打黑除恶成效巨大 49个犯罪团伙被端 6月2日上午,市公安局举行了“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情况通报会。2011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按照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党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将“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有效提升了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侦破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 2011年10月,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滨海分局联合成立专案组,将以滨海孟某为首的39人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一网打尽。自2002年以来,以滨海孟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先后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寿光及潍坊城区等地进行犯罪活动,该团伙非法控制滨海区部分交易市场、建筑工地砂石料供应,肆意插手经济纠纷、发放高利贷、暴利索债、强行收取保护费,多次实施有组织的犯罪、抢劫、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2012年4月,公安机关已将32名团伙成员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名向寿光市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 2009年2月份以来,我市农村地区入室盗窃案频发,犯罪嫌疑人用铁钳剪断门锁,进入居民家中肆意行窃,“搬家式”拿走电脑、电视、现金、衣服等物品,人民群众的财 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后,于2011年11月成功打掉这个特大盗窃团伙,张某、陈某、陈某某等三名团伙成员全部落网。经查,自2009年2月份以来,该团伙在我市多个县市区采取租赁车辆、破坏性开锁入室的方式,流窜作案300余起,盗取笔记本电脑、手机、金银首饰和现金等物品,涉案总价值150余万元。目前,该团伙三名成员已被移诉检察机关。 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自2011年“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49个,其中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5个,抓获团伙成员310余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万余名。破获各类侵财案件18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800余名。 受害者 拿回被盗物品很高兴 警方核实后陆续返还 6月2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市人民广场“打黑恶、反盗抢”成果展示会现场看到,广场西北侧摆放着警方缴获的各类枪支、子弹、弓弩、管制刀具、海洛因、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涉案赃物。广场东北侧则摆放着警方已查实的100余辆各类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赃物,现场四周围满了等待返还赃物的受害人和围观市民。 “真没想到丢了的东西还能找回来,感谢警察同志,为我们企业挽回了损失。”受害人苏先生告诉记者,他是高新区某小区售楼处工作人员,去年6月份,办 公室的一台价值17000余元的52寸液晶电视被盗,警方通过侦查,两个月就侦破了此案,追回了被盗物品。 “这辆车是我的命根子,全家人都指望它养活,车丢了以后,全家人焦急万分。”高密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事化肥推销员工作,去年年底,他花几万元买了辆二手面包车送货。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将面包车停放在了自家楼下,第二天早上5时多,发现车不见了。“太激动了,听到公安机关返还涉案赃物,我早上6点多就过来了,现在可以开着车回家了。”高先生高兴地说,他现在专门给车配了一把方向盘锁。据警方介绍,因为受害者较多,当天只是部分受害代表前来领取各自失窃的物品。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已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将警方追回并查实的全部赃物返还失主。 记者发现,展示会现场还摆放着多个展板,展示各县市区公安局破获的各类重大刑事案件。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去年夏天,因为天热为了通风,下午出去的时候我就没关窗户,可晚上回到家,家里已是一片狼藉,现金、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物品都被一扫而空。警方经过侦查,窃贼就是从我打开的窗户爬进来的。从那以后,我出门前就特别注意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今天过来也是为学习防盗知识。” 现场维持秩序的市公安局综合科王警官指着展示的各类毒品,向过往市民讲述吸毒人员的悲惨遭遇。“毒品猛如虎,有些涉毒人员原本有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可是一旦染上了毒品,父母的养育之恩,妻儿的骨肉亲情,全部抛到脑后。这些涉毒人员总是怀着侥幸心理,毒害自己和他人,危害社会。一旦落网后,他们才后悔不已。吸毒人员一旦吸食了毒品,就很难有毅力戒毒,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吸毒成性,无钱吸毒就去行窃,从事犯罪活动,最终导致家破人亡,教训是血淋淋的。”王警官表示,希望通过本报的呼吁,告诫和挽救那些吸毒、藏毒、贩毒、给吸毒人员提供吸毒场所等涉毒人员,请他们远离毒品,切勿跳进火坑。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少华 实习生 张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