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通报
 
标题导航
薪火相传,非遗“元老”收徒
明代铜镜清嫁衣,他都捐了出来
2012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铜镜清嫁衣,他都捐了出来
  青州市民徐涛一下捐献出38件古董。



青州井塘古村进行旅游开发,市民徐涛将在该地收集的明清民俗用品捐出
  为支持青州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建设,6月8日,青州市民徐涛将20多年来收藏的38件明清时期的民俗用品捐出。他此次捐赠的民俗用品类别非常丰富,包含明代的官家瓦当、八卦古铜镜、花瓶等。

捐38件明清民俗用品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青州西南部的王府街道井塘村看到,这里依山而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风貌古村落,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记者留意到,徐涛所捐赠的明清时期民俗用品包含明代的官家瓦当、八卦古铜镜、瓷器及清代的嫁衣、文房四宝、四书五经、花瓶等,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其中一块明代官家瓦当上所雕刻的龙栩栩如生,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我自幼爱好收藏,这次我捐出的38件明清时期民俗用品是我20多年来从井塘村附近收集的,多人曾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但都被我婉言拒绝了,我感觉青州的文化遗产应该留在本土,它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风土人情及生产生活状况,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徐涛告诉记者,他听说青州市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建设需要明清时期民俗用品后,决定将这些藏品捐献出来,用于井塘古村的旅游建设,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随后,青州市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为徐涛颁发了证书,井塘村为他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
填补衡王府文物空白
  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党支部书记吴道光告诉记者,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以明朝衡王女婿吴仪宾的七十二古屋为核心,形成了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典型鲁中山区四合院形式以及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目前还保存有120多个石砌房院落,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青州市自2010年5月份开始对井塘古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前期的石砌房修复、道路建设、水库建设等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已恢复好吴家、张家、孙家大院以及一处民俗四合院,徐涛先生捐赠的民俗用品将全部摆放进吴家大院内的衡王府与井塘展馆中,供游人参观。”青州市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刘玉斌说,井塘古村是鲁中山区乃至中国北方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物布展,在衡王府与井塘的展馆中,他们缺少与衡王府有关的实物,徐涛先生这次捐献的文物,正好填补了展馆的空白。
若有机会还会捐赠
  “这次捐赠的民俗用品,我都视若珍宝,特别是其中的八卦古铜镜,收藏在家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擦拭一番。以后再有合适的机会我还会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用于青州的文化建设。”徐涛告诉记者,这次捐赠的民俗用品全面地展现了当时青州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州人民的勤劳朴实和智慧。
  青州市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调研组的钟耕增告诉记者,目前明清时期的民俗用品很少,而民俗用品是一个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是记录社会发展历史的实物档案,具有较高的保管和利用价值。
  据悉,徐涛去年7月13日就曾将其收藏的23件古砖雕、砖瓦当捐出,用于青州古城修复和建设。 文/图 本报记者 庞志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