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新闻·聚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通报
 
标题导航
神舟九号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2012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舟九号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6月9日,船箭塔组合体运抵发射区。 新华社发
  6月9日,现场工作人员和观众在船箭塔组合体前拍照留念。 新华社发



◎火箭组合体已经运抵发射区,将搭载两男一女三名航天员 ◎天宫与神九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日宣布,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根据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
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神舟九号飞船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9日10时30分,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随后将陆续进行飞船、火箭功能测试和人船箭地联合测试等工作。
  这位发言人说,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等飞行产品自4月初陆续进场后,按照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已完成总装、测试等技术区的主要工作,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参试系统已基本完成任务实施的各项准备。航天员飞行乘组已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理论、专业技术等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手控交会对接模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熟练,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至对接轨道,在轨运行正常。
  目前,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首次搭载女航天员
  第一大看点是:神舟九号升空后,将首次通过人工手动对接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向记者表示:手动对接成功率比自动对接要高,但对航天员考验更大。”
  第二大看点是: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将进入太空,实现零的突破。“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太空载人航天是不完整的。”焦维新说。
  第三大看点是:此次搭载的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停留更长时间。焦维新预计,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停留10~20天,这是神舟系列飞船停留时间最长的。
  第四大看点是:此次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3名宇航员还将进入天空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科学实验,进一步实现人类的飞天梦想,这在我国航天史上是头一回。
三百多名记者赶来采访
  6月8日,记者抵达了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月的天气已非常炎热,随着神舟九号发射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了航天城。
  临近航天城,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在检查站口停留了各色来往车辆,所有司机必须严格登记所有行驶证件和通行证件,行人则需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所有非航天城内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外来人员必须要办理航天城公安部门统一发放的通行证明才能进入。如果是探亲或访友,必须有城内本地居民到关卡口接应,否则也无法入境。而在戈壁滩上,只有一条通往基地的道路。航天城居民崔先生告诉记者,今年苛刻程度严过往年,所有进出车辆内行李都必须打开检查,特别是电脑、相机等器材在严查范围内。
  据航天城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将有三百多名记者进行采访报道,这也是航天城首次接待如此庞大的采访队伍,因此,航天城内所有的招待所和宾馆都被征用,概不接待外来宾客。航天城内一床难求,随着发射的临近,不少游客涌入航天城,一间居民住房的日租价格达到500元。

新闻特写
“我很愿意和飞船、火箭一起走一走这1500米”
  9日10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的6扇提拉大门完全打开,载有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在电源车的驱动下,沿着长1500米、宽20米的无缝焊接重型钢轨,缓缓驶向发射塔架。
  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活动发射平台以28米/分的速度向前移动。走在活动发射平台正前方的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成为记者们追逐的焦点。“神舟九号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这意味着我国的飞船将成为真正的载人天地往返工具,能把人送到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中去。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周建平见证了历次飞船发射前的转运,“我很愿意和飞船、火箭一起走一走这1500米。你不觉得这是在走过一段非常重要的路吗?”
  转运轨道沿线,红旗迎风招展。现场挤满了各大系统试验队的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夏季的大漠中观赏转运。
  “今天气温上升得比较快,从早晨的19摄氏度上升到现在的30摄氏度,所以热力扰动的风偏大一些,但这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副主任杨建农正带领几名工作人员,沿途进行气象保障,“除了手持测风仪外,我们还有自动观测站和测风塔,实时监测浅层风力。今天瞬时风速最高达到8米/秒,低于10米/秒的转运风速要求,气象状况和预报的完全一致,适合转运。”
  “为了适应神舟九号飞船的发射需要,我们对发射塔内的空调、消防等系统进行了优化,提升了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永华说,“一切工作均围绕载人这个重点,确保航天员安全。”
  船箭组合体准确抵达发射塔架,活动发射平台自动对中锁定。塔架张开的钢铁双臂慢慢并拢,将船箭组合体紧紧“搂”入怀中。
  转运成功!
  此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轨运行254天,正在太空中静候神舟九号的到来。
◎新闻延伸
神八天宫完美对接 神九提前载人交会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载人飞船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与交会对接阶段。神舟九号飞船将要完成的是最后一个阶段:空间交会对接和进人阶段。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介绍说,此阶段若想要圆满完成,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第一,空间交会技术要完全过关;第二,要进入到天宫一号,保证宇航员能够顺利地进去以及出来;第三,要求航天员具备手控交会对接的能力,这需要航天员有足够的智慧与技术去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第四,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水和氧气来满足宇航员长期在空间站内生活的要求;第五,需要有一个再生的生命保障系统,把用过的空气、水净化后再使用,这也是一个必须具备的技术。
  上述5个条件都达到了,才具备了建立空间站的能力。当前的任务都是在为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其中,交会对接是最重要的一项。据戚委员透露,按照原先的计划,中国将在“神八”“神九”两次无人对接后,由“神十”完成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但由于“神八”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十分圆满,“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所以载人交会对接计划提前由“神九”来完成。

数十项预案应对风险 活体蝴蝶见证飞天梦
  据悉,由于神舟九号飞船要攻克“人控手动”、“载人交会对接”等十余项风险点,为此,研制团队制定出了数十项故障预案。通过专项设计、复核复算、试验验证及人员培训,对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神舟九号飞船将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而这恰恰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写照:经过几代航天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的太空之梦也将化蛹成蝶。我们期待见证那历史性的一刻。
  本报综合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