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中考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他们故意引我们进交火区” |
◎英国记者在叙利亚采访遭叙自由军“死亡指路”,险被打死 ◎称反对派武装此举意在借记者被杀打击巴沙尔政权名声 |
|
|
英国第四新闻频道记者汤姆森(左)和《星期日泰晤士报》资深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资料图片
|
|

|
|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第四新闻频道的首席记者汤姆森在该频道的网站上撰文称,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的一个小分队曾故意将他的采访小组引到交火区,险些被叙利亚政府军打死。他认为,这是叙利亚自由军故意将他引入交火区,因为“西方记者被杀可以大大打击巴沙尔政权的名声”。
险被政府军打死 “我们正驾车前去采访,突然坐在一辆破旧的黑色轿车上的四个男子用手示意我们跟着他们。我们跟了上去并被引到了另一条路上。可是这条路却把我们引到了一个死胡同,四周一个人也没有。”英国第四新闻频道的首席记者汤姆森称。 汤姆森写道:“就在这时,子弹朝我们呼啸而来,我们尖叫着想躲到路的一旁找掩护,但尝试失败,最后我们只能仓皇往回走。” 汤姆森确信:“那辆车应该早就在那里,当车上四个人看到我们时就计划把我们引到陷阱里。” 汤姆森接着写道:“我们最终侥幸逃脱,当返回原路时又看到了那四个人,而他们看到我们时则发出了一阵嘈杂声。” 当地时间6月10日,据叙利亚当地媒体报道,位于首都大马士革的叙利亚总理府附近地区遭到武装分子迫击炮袭击,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现场目击者对记者说,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已经派遣观察员到事发地方查看袭击的情况。 独眼女记者死因成谜 今年2月21日,两名西方记者在叙利亚城镇霍姆斯遭炮击身亡,他们分别是供职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美国资深战地记者、55岁的玛丽·科尔文及28岁的法国自由摄影记者雷米。他们的死不但震惊了国际新闻界,也给巴沙尔政权带来了空前的舆论压力。 此前有消息称,他们死于政府军之手,但现在看来凶手是谁还不确定。 ◎观察 叙利亚难套用“也门模式” 目前,用“也门模式”解决叙危机的论调不断升温,然而对比叙也两国国情可知,在叙利亚很难套用“也门模式”。 也门前总统萨利赫下台之前,大量也门政府、议会高官以及政府军官兵倒戈,成为反对派主力。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领导的叙政权目前依然强大,远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叙领导机构也没有分裂。另一方面,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虽已扩充至一两万人,但与政府军相比,其实力仍较弱。 萨利赫统治也门30多年,深谙谋略,长袖善舞,被西方称为“蛇头上跳舞的人”。虽然最终被迫下台,但他得到了西方国家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或明或暗的支持。在与国内各派势力反复“讨价还价”后,萨利赫签署的权力移交协议不仅保证他免于被起诉,而且也没有明确终结他的政治生命,可谓“全身而退”。与萨利赫相比,巴沙尔显然全无这些“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是叙境外要求巴沙尔立即下台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叙反对派要求巴沙尔政权对历史上和该国局势动荡以来发生的流血死伤事件一概负责,估计不会让巴沙尔享有萨利赫式的“优待”。 此外,叙利亚反对派势力始终比较分散,派系林立,至今没有实现统一。即使巴沙尔下台,叙反对派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组成一个统一完整且能有效控制全国的政权,叙利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的概率很大,这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相关新闻 安南再度对叙利亚 冲突升级表示忧虑 当地时间6月11日,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安南通过发言人在日内瓦发表声明,再次对近期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之间冲突升级表示担忧。 安南在声明中特别对近期发生在霍姆斯的炮击事件表示忧虑,并对阿勒哈费、拉塔基亚等冲突地区出现迫击炮、直升机和坦克等表示关切。 安南要求冲突各方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保障民众安全。他还要求立即允许联合国监督团成员进入阿勒哈费地区。 俄外长将访伊朗 关联叙利亚局势 当地时间6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局说,俄外长拉夫罗夫将于13日访问伊朗,就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和叙利亚局势与伊方进行磋商。 俄外交部说,拉夫罗夫此访的主要议题是本月18日至19日将在莫斯科举行的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俄方将与伊方就谈判筹备事宜交换意见。俄方一如既往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遵循“分阶段”和“相互”的原则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俄方希望各方能在伊核问题莫斯科会谈中开展建设性对话,为逐步拉近各方立场和解决分歧创造积极成果。 俄外交部说,拉夫罗夫此访的另外一个主要议题是中东和北非局势特别是叙利亚危机。俄方认为当前最紧迫任务仍然是推动安南调解计划的落实,俄方坚决反对“利比亚模式”在中东和北非地区重演。俄外交部重申,俄方支持伊朗参加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国际会谈。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