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文化潍坊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只要想上学,她就资助到底 |
◎潍城区乐埠山中学教师王薇10年资助10名贫困生 ◎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受助者打算将爱心传递下去 |
|
|
王薇(左三)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
|

|
|
从2002年开始资助第一名贫困学生,10年来,她没有停歇过播撒爱心的脚步。她把贫困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不仅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她,就是潍城区乐埠山中学的美术教师、副校长——王薇。
连续十年资助贫困生 近日,记者来到潍城区安顺东区小区王薇的家中,刚进家门,便看到她正在书房里忙着处理学校里的事务。记者了解到,王薇是潍城区乐埠山中学的美术教师、副校长,从2002年至今,她共资助了10名贫困学生,其中最早的一名贫困生连续资助了10年,最晚的一名也资助了近三年。 2002年的时候,王薇通过学校得知,自己所教年级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对此,王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下定决心资助他们。“有不少贫困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当时我想不能让他们因为经济原因分心,并且人活在世上,不能只为了自己,还应脚踏实地做点实事。”王薇说,她产生这样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小时候家里特别穷,读书的时候买不起蘸笔尖(相当于现在的钢笔),所以他就想用自己雕刻的桃木章换一个,当时父亲所在村的负责人得知此事后,便和他交换了。”王薇说,其实那名负责人根本不需要桃木章,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父亲,让他好好学习,好好练字。从那时起,她的父亲就经常用这个实例教导他们,长大后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对于资助贫困生一事,王薇觉得很平常。“我当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家人都很支持,现在我的孩子还小,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还很浅,我想等他长大了一定能理解,我坚信他也会将这样的爱心继续传承下去。”王薇说。 受助者要将爱心传递 在王薇所资助的学生中,刘莎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刘莎读初中的时候家庭经济困难,王薇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她,还让她到自己家里吃饭住宿。“刘莎绘画非常好,可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请不起老师教。”王薇说,自己家里的房屋床铺比较多,她让刘莎搬到了自己家里,以方便晚上辅导她画画。“现在刘莎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们仍然保持着联系,每年过春节,她都会到我们家串门,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俨然成了一家人。”王薇说。 据了解,刘莎目前已在贵州参加工作。当天晚些时候,记者对她进行了电话采访。“我非常感谢王老师,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现在每年过节都会回去看他们。她就像我的姐姐一样,现在我工作上遇到困难就会和她讲,并且我打算以后也和王老师一样,拿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刘莎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她现在还在实习期,没有固定的收入,不能像王老师那样同时资助多名学生,但她会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传递下去。 除刘莎外,王薇所资助的学生中,正在潍城区乐埠山中学读初三的刘娇,进步也非常大。“2009年,刘娇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我发现她特别不自信,也不愿和同学进行交流,甚至有一段时间,她都打算辍学了。后来我了解到,他们家的经济条件较差。从2010年开始,我决定帮她走出困境,除给予她经济上的帮助外,平时中午和课间,我也会和她交流谈心。现在刘娇已经读初三了,现在变得非常有自信,而且学习成绩优异。”王薇告诉记者,她与这些孩子接触后发现,其实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内心的交流。 到目前为止,王薇资助贫困学生共花费近3万元。“我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是一次性的,只要他们想继续上学,我就会资助到底,直到他们大学毕业。”王薇说,现在她所资助的几名贫困生马上就要毕业了,等到今年9月份,她会从新入学学生中找几名家庭非常贫困的学生资助他们,计划以后每年资助贫困生的数量都有10名。 本报记者 王路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