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天津6月22日电 由于农历龙年有个“闰四月”,导致今年的端午节“迟到”,比去年端午节晚了整整16天。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去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6月6日,而今年对应的阳历日期是6月23日,同样是端午节,为什么阳历的日期会差这么多天呢?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现在世界通用历法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3种。其中,阴阳历就是我国现行的农历,它既符合回归年365.2422天的周期,又符合朔望月29.5306天的周期。 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4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 今年的农历龙年被安排了一个“闰四月”,即这一年有两个农历四月,从而导致今年的端午节“迟到”。但今年端午节的阳历日期还不是最晚,2020年由于也被安排了一个“闰四月”,这年端午节的阳历日期是在6月25日。但不论“闰”哪个月,端午节的阳历日期都在阳历5月至6月之间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