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是每当下雨天时城隍庙老房区内的真实写照。由于城隍庙老房区的房屋大部分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房屋破损严重,每逢汛期,老居民们就要接受一次考验,屋顶漏雨,地面积水严重。攒钱买个不漏雨的好房子是许多人的梦想。更让住户们感到不便的是,整个老房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家里有旱厕的居民们虽然解决了如厕难题,但也受着臭气冲天、滋生蚊虫等问题的困扰。 对面墙危险 行走注意安全 丁美霞一家住在城隍庙社区金巷子2号。5月21日,记者来到她的住处,发现她家房子的外墙上用油漆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大字:“对面墙危险,行走注意安全”。这几个字是2005年夏天写上去的。由于丁美霞家对面一处房屋年久失修,出现裂缝,2005年夏一场大雨过后,砖与砖之间最大的裂缝达到了五六厘米。整面墙还明显地向外鼓出来,十分危险。为了提醒过往的人们注意安全,房屋的主人在丁美霞家的外墙上写上了那几个字。从那时候,邻里之间再从这经过都会不由自主地贴着丁美霞家的墙根走,颠着小步快速通过。直到雨季过后,房子被加固。 在城隍庙老房区,因为墙面外张,不少人在房前屋后顶上木棍,或者干脆用砖头和水泥砌成三角形的“顶墙”。这些都是房子的“拐棍”,人从旁边经过,真怕房倒屋塌。 屋顶漏水、胡同积水等问题一直是城隍庙社区老房区住户们一块心病。站在高处向老房区一眼望去,很多老房子的房顶上都盖着几层油纸或塑料布。用在金巷子里居住的82岁老人刘淑萍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必须的补救措施,要不到了雨季,房顶漏雨严重,又会成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情况,他们会一晚上拿着盆子在屋内抬着头找漏雨的地方。到了夏季汛期,刘淑萍家能盛水的容器几乎都被派上了用场,盆子、碗等都被摆放到屋内的各个角落接雨水。遇到晚上下雨,家里漏雨的住户会慌忙起来寻找器皿,一阵忙乱之后再难入眠。那时,心中常常会涌现两个梦想,一个是希望大雨早点停歇,再一个就是攒钱买个不漏雨的好房子。 刘淑萍家的草屋有上百年的历史。草屋的屋梁更换了多次,由3根到5根,又从5根到7根,他们以不断地增加屋梁数量来对房屋进行加固。这次真要搬迁了,刘淑萍老人说,以后总算是有个安心地方住了。 檩条断裂屋顶塌陷 惊魂一刻至今难忘 2004年夏天的一段经历让丁美霞下决心对自家的房屋进行彻底的大修。那年在外读大学的儿子放暑假回来,像往常一样住在他一直居住的东屋里。由于房屋年久失修,且屋里有老鼠,半夜老鼠出来活动,屋顶的土就会往下掉。一天夜里,儿子觉得土掉得厉害,就问是怎么回事?丁美霞的老公想都没想说道:“家里这么多老鼠,掉点土还不正常?睡你的吧!”凌晨,正在熟睡中的丁美霞和丈夫被接二连三的几声巨响惊醒,声音是从儿子的房间传出的。两口子奔过去,眼前的一幕让丁美霞差点吓晕,屋顶塌陷了,房间里尘土飞扬,儿子不见了。正在两人六神无主的时候,只见儿子从外面进来了,结结巴巴地问了句:“不是地震吗?”这哪是地震,仔细一看,原来是房子的一根檩条断了,造成房顶塌陷。丁美霞的儿子因为晚上房顶掉土没有睡安宁,听到响声后一下子从床边的南窗跳了出去。经历了惊魂一刻的一家人哪还睡得着觉。折腾到天亮仔细一看,那根比碗口还粗的檩条砸下来的时候正中冰箱,把冰箱砸了个稀烂,要是砸到床上……想到这里,一家人后怕得不行。 丁美霞说,这件事让她现在想起来还感觉到后怕。从那之后,丁美霞督促着丈夫找人赶紧对房屋又进行了一次大修,将屋顶和墙壁加固。“快拆吧,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怎么能睡安稳?”丁美霞说。 仅有一个公厕 居民“方便”不方便 记者发现,整个城隍庙社区老房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在城隍庙庙殿西侧,住户们上厕所要跑上几百米。住户们对这个旱厕可谓是“爱恨有加”,因为附近只有这么一个公共厕所,只能到这里“方便”。然而,这个公厕实在有些惨不忍睹。离这座旱厕二三十米远就能闻到从旱厕里飘出来刺鼻的臭味。附近经过的人都低头掩面快步走过,因为“味大,说话都张不开嘴”。许多外来的人刚走进公厕就马上出来了,“不是不想去上厕所,是因为实在不愿意去,很脏而且臭味大”。由于挖粪人约两个星期来老房区一次,有些粪便都溢在粪坑的外面,有时候进入以后都无法下脚。 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每次上厕所无疑是一次折磨。住在城隍庙东厢房的姚清海腿部残疾,出门要靠电动三轮车。虽然公厕离家只有一百多米,但是老人都要拄着拐杖缓慢走上十几分钟。有一次傍晚上厕所,因为厕所积水太多,地面湿滑,姚清海差点跌到粪坑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家的厕所对于像姚清海等人来说是一个多年的愿望。为了如厕方便,很多住户的家中建有旱厕,等待专人定期来挖粪。每到夏天就蝇蛆满地,粪便发出的恶臭就会在院中飘散,老居民们都不敢打开门和窗户,这也是城隍庙社区老房区居民的心病之一。 透过陈年的尘埃蛛网,在那些歪歪斜斜的老屋中,居民们那些朴素简单的夙愿依稀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