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百亩油菜花将现虞河上游
生活垃圾处理妥 先变沼气后发电
2012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垃圾处理妥 先变沼气后发电
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年发电量达到960万度,还将开工焚烧发电项目
  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人正在维护沼气管道。



  每天,我们都在不停地制造着垃圾。那些被投入小区垃圾桶里的垃圾最终去了哪里?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又是哪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处理这些垃圾付出努力?垃圾经过填埋后如何变废为宝?7月7日,记者专程体验了一次特殊的“追寻垃圾去向”之旅,一探究竟。

小区
夏季生活垃圾大增

  清晨5时,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环卫工已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当日清晨,记者在奎文区东泰花园小区看到,穿橘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韩女士来到垃圾桶前,先将垃圾桶放倒,然后用铁锨将垃圾桶内的垃圾铲到三轮车上。韩女士边清扫垃圾边告诉记者,“现在正逢夏季,居民生活垃圾大增,我们的工作量也是成倍增长。”韩女士说,东泰花园内共居住着100来户居民,整个小区平时一趟车就能清扫干净,而现在,垃圾桶内都放不下,居民只好将垃圾堆到垃圾桶旁,她得运两趟才能清运完。
  早上6时许,韩女士将垃圾车送往早春园中转站。位于早春园小区的中转站主要负责转运生活垃圾,每天有40吨的垃圾从这里运出。站在中转站门口,不时看到一辆辆来自各小区的垃圾车鱼贯而入。
中转站
垃圾集中压缩装车

  过完磅的垃圾车,通过一条匝道进入卸料位,在现场调度的指挥下,将垃圾倾倒在地坑料槽里,不时发出阵阵恶臭。与大厅一窗相隔的中控室,则通过操作控制系统,对垃圾进行挤压。
  47岁的刘玉花是当天的值班员,她紧紧盯着操作控制台,见到料槽压缩完毕后,赶紧准备处理下一辆垃圾车。“环卫垃圾车的容量较小,每倾倒一次,就要操作推斗推一下,缩小垃圾的体积,一般装满一个料斗要推四五次。”刘玉花说,这种压装机怕软不怕硬,如果碰上垃圾含树枝、布条、泥块等杂质较多,就要分成小部分反复挤压,不然容易造成料斗堵塞。
  达到8吨的重量后,刘玉花通过控制操作台按下提升、推板按钮,将垃圾输送到一层压缩车间。在一系列的操作完成后,压缩好的垃圾像被一双手平着推进了垃圾转运车斗内。
垃圾出城
跑一趟需要50分钟

  当日上午8时许,记者一行跟随司机王文元驾驶的垃圾转运车驶出早春园中转站,沿着新华路向南一路行驶,目的地是20多公里外的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我从2006年开始从事环卫处的转运工,至今已是6年了。”王文元说道,“从中转站至填埋场需要50分钟,来回得需两个小时。”现在进入夏季,城市生活垃圾也是成倍增长,这辆转运垃圾车能装载8吨左右的垃圾,多的时候一天能运送五六趟,少的时候四趟。“这几天刚刚下过雨,垃圾的气味少了很多,在路上每当遇到红灯时,转运车一停,整个车斗内的恶臭味扑鼻而入。”王文元说。
综合处理
垃圾山覆盖绿色薄膜

  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在2003年9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111亩,分为3个作业区,日设计处理生活垃圾700吨左右,使用年限20年。主要承担着奎文区、潍城区、高新区、寒亭区、经济区、坊子区、昌乐县六区一县的垃圾填埋处理,全年无休。
  垃圾转运车驶入作业区,一座座耸立着的垃圾山上覆盖了绿色的塑料膜,而垃圾山北侧则是各色各样的垃圾混合在一起。转运车进入填埋场后,首先在调度员的指挥下,进入称重平台,垃圾过磅后,顺着一条小路进入填埋场卸载平台,将垃圾卸载下去,紧接着旁边的推土机、压实机轮番上场,将一堆堆新倒下来的垃圾推平压实。
  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师杨有田告诉记者,进入填埋厂的垃圾进行检验、称重计量、分单元填埋、摊铺压实、覆盖、场区消杀、防飘扬物扩散、渗滤涂处理、环境监测等作业环节后,进行膜覆盖,防渗膜的厚度为1.0毫米,加上防渗膜后,温度提升了,从而加速了垃圾的分解。
变废为宝
利用垃圾沼气发电

  杨有田介绍说,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垃圾进行填埋后发生反应,产生沼气,若是沼气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沼气的温室效应是同等量二氧化碳的20倍。
  为了防止沼气污染大气,垃圾进行填埋后统一加盖防渗膜,在防渗膜的作用下,温度提升,会产生大量沼气。目前他们就是在防渗膜上安装沼气管道,垃圾经过反应后,产生的沼气进行统一回收。收集的沼气通过主管道进入发电厂。杨有田说,6月份统计,六区一县的生活垃圾量达到31000余吨,每天处理量1000余吨垃圾,1立方米的沼气能够发电1.6千瓦时。填埋气收集发电项目去年11月份正式运行,年发电量960万千瓦时,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二氧化硫140吨。
工艺先进
填埋场底部五层防渗

  整个填埋场垃圾深度为25米,长时间存放会不会渗透到地下?杨有田说,生活垃圾处理采用日本福冈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整个填埋场长560米,宽320米,深25米,采用五层防渗。整个场地推平后铺上30厘米的厚粘土,压实后,铺一层60克每平方米无纺土工布,再加一层2毫米厚的HDPE土工膜,另外再铺一层600克每平方米的无纺土工布,即“两布一膜”,作为保护层和防渗衬层,其上面再铺上50厘米厚压实的粘土层,整个防渗系统可确保垃圾渗滤液不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中。填埋场底部及中间部位均铺设由鹅卵石和横竖排列的有孔管组成的渗滤液收集管网,收集的渗滤液通过底层收集主管排到容量为8万立方米的调节池,然后进行处理。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我市将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厂运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文/本报记者 张玉丽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