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兴铁厂开办于1949年,厂址设在潍县大马路中段路东(今和平路与民生街交叉口)。东家和掌柜就是胡福轩(交河县东流堡贾氏王庄人)一个人,聘任王殿兴(交河县望江店人)为先生。开始,鲁兴铁厂仿照东安铁厂的经营思路,以生产铁锅为主业。可是路走得并不顺利。胡掌柜决定调整经营方向,转向以生产铸件为主。胡掌柜在选用技术人才上,要求近乎完美,凡是看不上眼的不聘任,聘任后用着不顺手的坚决辞退。因此,鲁兴铁厂的留用人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调整经营方向,转向以生产铸件为主 掌柜胡福轩早年在同盛铁厂学买卖,头脑灵活,表达能力强,善于交际,极具商人天赋,在外水(指供销员)行当中颇有些名气,很受掌柜赏识。1946年,他接替孟昭华担任了同盛铁厂先生,使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得到充实。潍县解放后,他从东鲁铁厂和东安铁厂成功创业中得到启示,决定自己创业。 开始,鲁兴铁厂仿照东安铁厂的经营思路,以生产铁锅为主业。可是路走得并不顺利。经过一番周折,胡掌柜决定调整经营方向,转向以生产铸件为主。 胡掌柜亲自骑自行车外出招揽业务。在揽活上,胡掌柜精于算计,专揽那些容易生产的、利润高的铸件活来干。他非常坦然地说:我们厂子小,出一件废品,大家就吃不上饭,我不算计不行。 公私合营后,胡福轩在和平翻砂厂担任供销科科长,由于业务精,能力强,在潍坊供销行里被称为一流高手。 用人挑剔,铁厂人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胡掌柜在选用技术人才上,要求近乎完美,凡是看不上眼的不聘任,聘任后用着不顺手的坚决辞退。他聘任的第一位把头是郭月清,因制作的铸锅模具达不到他的理想要求,毅然将其辞退。这时,东鲁铁厂掌柜孟昭华将本厂的孟昭参推荐给胡掌柜当把头。试用一阶段后,又因铸锅模具寿命短的问题不满意,又将孟昭参辞退。当时铸造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被厂里辞退的人,其他企业一概不准再聘用。孟昭参自然回不了东鲁铁厂,便到坊子投奔大华机器厂。不料却给大华机器厂、潍坊柴油机厂送去了大批河北铸造人才。孟昭参去后不久,同盛铁厂的赵延明、赵延祜、孟光禄等河北老乡也都去了大华机器厂工作。1953年,大华机器厂合并为潍坊柴油机厂后,孟昭参担任了铸工车间工段长,又从河北介绍了一大批铸造人才进厂,河北籍人成了潍柴铸工中的骨干力量。后来,他被调到潍坊市科研单位工作,为传播和弘扬铸造技艺做出了贡献。 胡掌柜聘任张德坡为把头,招收了十几名工人,采取第一天造型、第二天开炉浇铸的方式,将生产发动起来。 由于胡掌柜在用人上格外挑剔,因此,鲁兴铁厂的留用人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王殿兴24岁来鲁兴铁厂当先生。他性格温和,待人和善,工作细心认真,是掌柜的得力助手。公私合营后,在和平翻砂厂担任财务会计,后来调到潍坊蔬菜公司分管生产计划工作,负责制定城区蔬菜需求计划和郊区蔬菜种植计划,协商菜农调剂蔬菜种植品种,满足市场供应。他把河北老家种植茴香菜的技术传授给当地菜农,使潍坊人的菜篮子里又多了一个新品种。 张德坡27岁当把头。他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技术精干,是鲁兴铁厂的技术带头人。公私合营后,他被调到潍坊群力铁工厂工作,之后又调到寒亭农具厂(寒亭齿轮箱厂的前身),担任铸造车间主任多年,曾参加过寒亭化肥厂(现在的潍坊化纤厂)的筹建工作。 谭曰玉是1950年到鲁兴铁厂学徒的第一批当地学员。他干活不怕脏不怕累,待人很有礼貌,积极要求上进,是鲁兴铁厂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进步青年之一。公私合营后在和平翻砂厂工作,1959年至1963年,担任过该厂的副书记、副厂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用陶瓷塑像当模型,铸造毛主席塑像,高超的翻砂技艺令人折服。 古英俊是1952年进厂的学员。他办事沉稳,既是生产中的骨干,又是业余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公私合营后,他在和平翻砂厂工作,1959年参与筹建潍坊和平冶炼厂,1963年调到潍坊动力机厂工作,担任厂工会副主席和总装车间党支部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