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生活日报》报道 俗话说“热在三伏”,7月18日起,大家将经历为期30天的“三伏天”,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三伏天”整整少了10天,市民可以少受几天高温酷暑的折磨了。 山东师范大学天文学教授李宝洪告诉记者,每年入伏的具体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初伏、中伏、末伏的开始时间都是根据“干支纪日”推算出来的。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和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的开始,按照这一算法,今年7月18日进入初伏,7月28日进入中伏,8月7日进入末伏,8月17日出伏,7月18日至8月16日即为今年的“三伏天”。 跟入伏时间一样,“三伏天”的长短也是不固定的,有时是30天,有时是40天。据李宝洪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三伏天”少了10天。他告诉记者,“三伏天”往往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段时间大家应该尽量避免阳光直晒,高温时段最好不要到室外活动,室外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更应尽量避免,以防中暑。 中医养生专家则提醒说,“三伏天”及时补充水分十分重要。此外,还应注意少吃辛辣食物,中午最好休息一会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