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4版
潍坊新闻·城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记者吃了含有酒精的糕点之后,用酒精测试仪进行了检测 ◎交警称间断性检测可排除假酒驾,“酒司机”别想瞒天过海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在蛋黄派、瑞士卷等糕点或食品中含有食用酒精,司机吃后很有可能会被测出酒驾。因为食用了用食用酒精配料的食品而“被酒驾”,这也让市民对目前交警部门普遍配备的酒精测试仪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还有一些驾驶员企图用现场吃这类食品的办法来掩饰酒后驾驶的真相。吃了用食用酒精配料的食品真的会被查出酒驾吗?交警部门该如何辨别“真假酒驾”,从而做到公正执法?7月21日,记者带着从超市买回的蛋黄派和瑞士卷,到奎文交警大队二中队进行试验,连吃两个蛋黄派后测出的结果竟真的为醉驾。 调查 不少糕点的食品配料中含食用酒精 7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奎文区东风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处的沃尔玛超市。在超市内的蛋黄派、瑞士卷等糕点食品的货架前,不少市民正在选购这类食品。 记者在蛋黄派货架前,查看了达利园旗下的蛋黄派、瑞士卷,好丽友旗下的糕点,康师傅旗下的蛋糕,其配料中都含有食用酒精。记者询问了几名正在挑选食品的市民,他们都表示,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食品的配料表,更不知道此类食品中还含有酒精成分,吃完会被测出酒驾。 “以前只听说吃完了腐乳之后不能马上开车,因为很有可能会被测出酒驾。吃蛋黄派的时候倒是也感觉有些酒气,但真不知道也会被查出酒驾。”在蛋黄派货架前挑购食品的市民周先生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部分蛋糕类食品,普遍使用浓度为75%的食用酒精进行表面消毒。这部分食用酒精与添加剂不一样,属于食品原料,生产企业可以按照需求添加。 测试 吃了两个蛋黄派,接着被测出醉驾 吃蛋黄派真的会被测出酒驾吗?如果能,那么吃几个会被测出酒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拿着从超市购买的两种不同品牌的蛋黄派和瑞士卷来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奎文交警大队二中队进行检测试验。 在没吃任何东西之前,记者先接受了呼吸式酒精测试仪的检测,结果显示记者体内的酒精含量是0mg/100ml。随后,记者吃了一个蛋黄派,进行了第二次检测,结果显示记者体内的酒精含量为49.2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休息了三分钟后,记者再次进行检测,此时测试结果显示为0mg/100ml。 记者又连续吃了两个蛋黄派,并马上用酒精测试仪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显示为105mg/100ml,此时的数据已经达到醉驾标准。 休息了近5分钟后,记者再次进行检测,此时数据结果减少到8mg/100ml,又过了两分钟,再次测试的数据恢复为0mg/100ml。 是不是只有蛋黄派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记者吃了两个瑞士卷后立即进行了检测,数据达到了63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过了5分多钟,检测的数据再次恢复为0mg/100ml。 交警 多次检测可排除,“被酒驾”后别担心 食用蛋黄派等用食用酒精配料的食品真能被测出酒驾,交警部门如何辨别“真假酒驾”。奎文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路传新告诉记者,被查出酒驾的司机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请进行多次测试。 “如果司机被查出饮酒驾驶,而他们又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我们将会根据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司机坚称没有饮酒,而是吃了蛋黄派,豆腐乳等食品,那么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间断性检测。”路传新说,“如果经过几次检测,结果都跟第一次的测试数值差不多,那就基本可以说明他确实是饮酒了;如果经过几次检测,结果显示数据下降得非常厉害,那他有可能是‘被酒驾’。” 路传新继续解释说:“其实食品中所含有的酒精毕竟是少量的,而且酒精只会留在嘴里,几分钟后就会挥发掉,并不会进入血液,通过血液检测就能排除酒驾嫌疑。司机朋友只要把情况说明后,我们会让司机漱口并隔几分钟再进行测试,就能还他们清白。司机朋友也没必要太过紧张,不敢吃这类食品。” 提醒 酒驾真相盖不住,酒司机别动歪心思 吃蛋黄派会导致“假酒驾”,这也让不少驾驶员动起了歪心思。对此,路传新提醒广大驾驶员,酒后驾驶的真相掩饰不住,希望司机饮酒后不要心存侥幸,积极配合交警检查。用吃蛋黄派瞒天过海,只能是枉费心机。 “其实真正饮酒驾驶的司机,在看到前方有交警检查后,不由自主地就会紧张,举止都会比较可疑。酒后驾驶跟正常驾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分辨出来。”路传新告诉记者。 “在查酒驾过程中,检查到吃了食用酒精配料食品导致‘假酒驾’的情况并不多见。也奉劝一些饮酒驾驶的驾驶员,不要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逃避检查的好途径,通过多次检测,交警也完全能辨认出驾驶员到底是不是真酒驾,况且还可以进行抽血检测。”路传新说,“所以提醒广大驾驶员,最好不要存侥幸心理,能够正确认识酒后驾驶的危害性,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相关链接 可导致假酒驾的原因真不少 据了解,除了蛋黄派,可能导致酒精测试仪误报的食品还包括:提拉米苏、腐乳、木瓜水、料酒、酒酿、酒芯糖。含糖量高的苹果、香蕉、梨等水果,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 与此同时,一些口服及外用药,包括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藿香正气水等也会导致“被酒驾”。另外,清华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也有可能成为“被酒驾”的“凶手”。含有乙醇的漱口水也会引起酒精短时超标。 在食用或使用相关食品、药物等情况下,广大司机要做好相应准备,尽量避免“被酒驾”的麻烦。 文/图 本报记者 辛成凤 实习生 赵春晖 鞠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