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录取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年轻时候的刘善本。 |
|

|
|
1915年1月25日,刘善本出生在安丘县泊庄村(今属昌乐县鄌郚镇)。九一八事变后他正在读高中,敌人的侵略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1935年,刘善本高中毕业后毅然投笔从戎,报考了“国民党航空学校”,成为第八期学员。年轻的刘善本以为只要掌握了航空技术,加上自己赤诚的爱国心,就能报效国家和民众。但他进入航校不久,就深感国民党的政策很难实现抗日救国的愿望。 “愿中国睡狮早一天醒来” 汶河北岸,雨落山下,有个村子叫泊庄。泊庄又有大小之分,北面的叫大泊庄,南面的叫小泊庄,亦称南油坊。1915年1月25日深夜,刘善本就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县小泊庄村(现属昌乐县鄌郚镇)的一个曰“西同胜”的财主家。他的出生无疑给这个大户人家带来了喜悦,尤其是祖父刘心铭,逢人便说,俺家又添了个大胖小子,并亲自给他起名叫小勇。 刘善本的父亲刘寻源,字星桥,在其父亲的安排下,他继承了年轻少亡的三叔刘恩铭的那份家业。刘星桥与临朐县白塔村(今属昌乐县)的张氏成亲,生了一男一女后,张氏因病去世。不久,刘星桥便与鄌郚镇钟家庄钟成和之女钟兰芬结婚。钟兰芬知书达理、聪明贤惠,先后生育5男2女,即善修、善本、善宝、瑞兰(女)、善初、霁虹(女)、善恒。加上张氏所生的两个孩子,善本在男孩中行三。他父亲给他起学名叫善本,意在为人处事要以善为本。 1929年8月,刘善本以优异成绩考入安丘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娄连伍是位思想倾向进步,管理有条有序,颇有声望的学者。不久,学校根据当局有关安排,派数名学生代表到南京参加全国童子军露营活动,刘善本作为优秀生被首先选中,他高兴得半夜未睡。通过沿途的观望联想和几天的交流活动,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远大抱负。 返校后,伍校长让刘善本在操场上向全体师生汇报这次活动并作重点演讲。他虽然个子不矮,但比较内向,平时说话像个羞涩的少女。可是,经过校长开场白的鼓励,他登上讲台后,表现出少见的冷静大方的姿态,他挥动着小拳头,慷慨激昂地大声讲道:“老师们,同学们,我在南京看到全国童子军那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真叫人高兴。日本人说咱中国是一头睡狮,我认为,就是睡得再沉的狮子,也比那整天瞪着眼到处乱窜、光偷东西的小猫强上一百倍。愿中国睡狮早一天醒来吧!”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妹妹支招,远走北平求知识 1932年夏天,刘善本初中毕业回到家中。当时,面临着两种选择,他在深深地思考着。一种是,遵照父母之命,与比自己大六七岁的“娃娃亲”赵氏成亲后,过男耕女织的日子。一种是,继续学习,增长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当他左右为难时,小妹妹刘瑞兰给他支了个好招。 刘瑞兰看到三哥对这桩婚事不称心,整天闷闷不乐,就对他说:“三哥啊,你再不想个办法,就耽误考学啦。”善本说:“小妹啊,我有什么办法啊,要不你快替我想想。”刘瑞兰说:“叫我说,咱爹可能不好求,就求咱娘吧。”“咱娘有钱吗?”“也许有。只要有了钱,你就偷着走。”“那就试试看。我走了后,你也要好好读书,等以后有机会我回来接你。”兄妹两人又低声商量了好一会儿这才散开了。 当天晚上,刘瑞兰大着胆儿,悄悄地打开娘的私房钱匣,把三四十块银元,全偷了出来,一块不落地送给了三哥。第二天,天还没亮,刘善本背起简单的行李,一个人悄悄地打开大门,迈开那双大脚,向北走去。为了防止父亲追他,没敢从坊子乘火车,而是走了80多里地,去了昌乐火车站,乘车去了北平。善本失踪了!村里人和亲戚家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只有瑞兰一人知道,可也没敢吱声。 学校面临停办 挺身而出护校 到北平后,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刘善本报考了国立北平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当时,第一批学生200名,已于9月7日开学上课。校长是沈尹黙(mò),代理校长徐诵明。此时,学校计划第二批招150人。他鼓足了勇气,报考了这处万人瞩目的学校。结果,他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了,分在了二班。直到开学后,他才写信回家。父母见信后,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立即回信,告诫他“好好读书,别给祖宗丢脸”。从此,刘善本一心一意地读起书来。他针对自己数理和英语课差的实际,就加强了这些课程的学习。 1933年4月23日,已经春回大地,可是北平却出现了不寒而栗的恐怖气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葬礼在他牺牲6年后才得以举行。刘善本和同学们亲眼看到了许多群众浩浩荡荡来送葬。这次出殡遭到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但它更激起了群众的义愤。当晚,刘善本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就因宣传“劳工神圣”、“打倒帝国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而被绞死,这是什么道理? 6月6日,北平市政府的一纸布告称:“奉北平大学转教育部训令,将北大附中停办。”刘善本马上热血沸腾地加入到了护校的运动。面对着一些优秀师生被当局逮捕,他丝毫没有退却,坚持与师生员工一起斗争到底。由于社会舆论和护校斗争的胜利,同年8月,教育部这才批准北大附中续办一年。刘善本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立志航空救国 痛击入侵日寇 1935年7月,刘善本高中毕业。国家当时正处在日寇侵入华北危及北平的境地。一种被刺痛了的强烈民族自尊心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这种爱国热情又转化为对航空救国的思想探索。刘善本积极响应国民政府“航空报国”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戒,报考了“国民党航空学校”。他在《自传》里这样写到:“当时,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是很深的,爱国热情也是有的。对国民党的‘航空报国’的宣传也有些相信,不过我报考国民党航校的动机还是为了寻找个人出路。由于家庭经济衰落,不可能供给我上大学。为了个人能够在经济上独立,摆脱家庭包办婚姻,又能救国,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又在1935年将国民党势力逐出华北,曾想国民党能下令抗日,就考入了国民党航校。” 同年9月,刘善本和北平一批学员到南京小营“中央陆军学校空军入伍生营”受训。当看到院内墙上写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大幅标语时,他与同学私下议论:“民族大敌当前,为什么放着日本鬼子不打,先搞内战?” 1936年9月,在入伍生营毕业后,刘善本和同学们进洛阳国民党初级航校学习飞行。在此,刘善本遇到了当时在冯玉祥部任职的安丘老乡别志南,两人志向相投,曾私下商议投奔共产党。后来,别志南于1949年率国民党京津铁警总队起义。 1937年3月,初级教练机飞行学习毕业考试结束,刘善本又转入杭州笕桥机场。正当刘善本苦学航空技术,立志报效祖国的时刻,“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我国。8月13日日军侵占上海,杭州立刻变为前线。第二天,日军飞机趾高气扬地飞临杭州。头天才调入杭州的航空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队上天迎敌,仅30分钟便击落敌机6架,创造了国民党空军空前绝后的胜利。刘善本跑去向英雄致意,表示要学好本领,痛击入侵之敌。 正当刘善本与全体师生欢庆这一空战大捷,决心誓死保卫上海和杭州时,突然,接到航空委员会转达蒋介石的密电:命令航空学校火速撤退!原来,为了防止敌人报复航校,决定立即搬家,结果损失惨重。航校搬到南昌后,刚要恢复飞行训练,结果遭日机跟踪轰炸。不久,航校又搬到湖北孝感,后又搬到广西柳州。后转移到越南,再到昆明。此时,刘善本调入高级飞行逐机组,后改轰炸机组。一天,他听到“呜呜”地空袭警报声,便跑向停机坪,毅然跳上侦察机腾空而起。可惜的是,飞机没装子弹。上司知道后,指责他无视纪律私自上天,将他关了禁闭。又一天,他听到防空警报拉起,又跨进一架刚出厂的AT-6飞机。谁知,飞上天后,这才发现仍未安装武器,他又失望地飞回机场。这时,上司更是恼羞成怒,要对他军法从事。他仰天长长地呼了一口浊气,原想航空救国,可惜报国无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