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好奇"号登陆火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标题导航
恐怖七分钟,“好奇”号昨日轻落火星上
2012年08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恐怖七分钟,“好奇”号昨日轻落火星上
◎着陆数分钟后传回首批照片 ◎携带10种“科学武器”将探索火星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新华社发
  “好奇”号首次传回黑白图像,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欢呼庆祝。东方IC供图
  “好奇”号火星车探测火星岩石表面的示意图。东方IC供图



◎专家访谈
“好奇”号是未来载人火星计划的垫脚石
  美国航天局“好奇”号项目飞行主管托斯滕·左恩表示,对于全人类来说,“好奇”号登陆火星意义重大,它将帮助人类拓展登月之后登陆另一星球的能力,是未来载人火星计划的垫脚石。
  曾于去年11月在佛罗里达参与“好奇”号发射任务的左恩表示,“好奇”号是迄今最大、性能最强的火星探测器,整个团队对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寄予厚望。“‘好奇’号已为执行登陆火星任务准备多年,并已就几乎所有的情景进行过测试,”左恩说,“对我们来讲,她就像自己的一个孩子,在佛罗里达向她挥手说再见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
  就“好奇”号的火星之旅,左恩认为,科学界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好奇”号更多了解火星的地质史。科学家们希望能找到火星表面从温暖湿润变为干燥的原因和方式,以及这一变化过程所用时间,这些将成为判断火星是否适合人类生活的重要参考。
  左恩说,借助“好奇”号,“我们将了解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前火星表面和大气成分的变化,还可以知道这个行星环境的历史变迁”。他说,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是“好奇”号的一大目标。不过,将火星土壤等样本带回地球进行深入研究,将是未来火星探测的任务。
  左恩说,“好奇”号将为人类实现未来载人火星任务铺设道路。
  “好奇”号重约900公斤,是2004年登陆火星的“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的5倍多,长度约为它们的两倍。
  在谈到与以往火星探测任务的不同时,左恩介绍说,此次“好奇”号在火星的登陆点面积比之前小很多;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它配备了降落成像仪,可以捕捉到整个下降过程,这也是以前任务中没有的,这“非常酷”;此外,尽管悬吊着陆并非新想法,但这是首次将这种理念应用在飞行器上。
  左恩说,尽管对于航天器来说,核动力并不新鲜,但这一技术已比上世纪先进许多,以核燃料钚提供动力的“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具有更强的续航能力。
◎新闻延伸
过去40多年,美国已发射的火星探测器
  与月球一样,火星也一直是美国太空探测的重点目标之一。过去40多年来,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虽然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在绕火星轨道上“失踪”,有的着陆后葬身火星,但也不乏十分成功的例子,以下是按照发射时间排列的美国火星探测器:
  1964年11月:“水手3号”升空后和地面失去联系。3个星期后,“水手4号”再度出击,次年7月首次拍到火星特写图片,共向地球发回21张图片。
  1969年2月:“水手6号”升空,当年7月成功飞越火星,共发回75张图片。
  1969年3月:“水手7号”升空,当年8月成功飞越火星,共发回126张图片。
  1971年5月8日:“水手8号”发射失败。
  1971年5月31日:“水手9号”升空,当年11月飞抵绕火星轨道,一直运行至次年10月。
  1975年8月:“海盗1号”发射,次年6月飞抵火星,一个月后释放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其轨道探测器一直运行至1980年,着陆器则一直工作到1982年。
  1975年9月:“海盗2号”发射,次年8月飞抵火星,释放着陆器登陆火星,着陆器一直工作到1980年,轨道探测器则一直工作到1987年。
  1992年9月:“火星观察者”号升空,在次年8月即将进入绕火星轨道时,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系。
  1996年11月:“火星环球观测者”号发射,次年9月飞抵火星并进入绕火星轨道飞行,其电池2006年出现故障,遂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6年12月:“火星探路者”号发射。1997年7月,它携带的着陆器以及“旅居者”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
  1998年12月:“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发射,次年9月飞抵火星后与地球失去联系。
  1999年1月:“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发射,当年12月在火星南极降落过程中,着陆器以及携带的两个小型探测器与地球失去联系。
  2001年4月:“奥德赛”号探测器发射,当年10月抵达绕火星轨道,并一直工作至今。
  2003年:“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于6月和7月发射升空,前者目前已与地面失去联系,后者仍在超期服役。
  2005年8月:“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升空,次年3月进入绕火星轨道,目前仍在火星轨道上探测。
  2007年8月4日:“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升空。它于2008年5月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但2010年5月因太阳能电池板受损而终止运行。

◎中国渊源
  华裔女孩命名火星车
火星上首现中文姓名

  “好奇”号是由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华裔女孩马天琪命名的。
  在2009年举办的火星探测器命名征文比赛中,马天琪的文章从9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当年6月8日,12岁的她首次受邀来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加州的喷射推进实验室,在火星车上写下“Curiosity”(好奇)并签名“Clara Ma、马天琪”。火星上也将因此首次出现中文姓名。
  现年15岁的马天琪与家人8月3日再度受邀前往NASA实验室,并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在被问及命名灵感时,她说:“我记不清三年前的事,只知道这是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NASA总部火星探测项目负责人戴尔指出,他们最后选择“好奇”,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的一些基本共同特性和科学的本质。
  马天琪的父亲马喜庆和母亲曹力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上世纪90年代来到美国,目前的职业是工程师。“我们永远也无法弄清所有应当弄清的事物,但有了燃烧着的好奇心,我们会学到很多很多。”当得知自己能为火星探测车命名时,马天琪激动万分。
◎知识问答
移动科学实验室
迄今为止最精密

  “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这是人类迄今向其他星球“派出”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以下是有关“好奇”号的知识问答。
  问:“好奇”号大小几何?
  答:“好奇”号长约2.8米,重900多千克,长度是2004年在火星着陆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两倍,重量是它们的5倍多。
  问:“好奇”号有几个轮子?
  答:“好奇”号有6个轮子,每个均拥有独立的驱动马达,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还配有独立的转向马达。这一系统可以使“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原地360度转圈。
  问:“好奇”号有何动力来源?
  答:“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装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热源和一组固体热电偶,可以将钚-238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这一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
  问:“好奇”号项目总投资多少?
  答:25亿美元,超过最初预算10亿美元。“好奇”号原计划2009年升空,2010年着陆,但研制过程比预计要耗时,成本也因此被推高。“好奇”号项目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
◎花絮
织围脖晒靓照
“好奇”号挺忙

  前往红色行星的路上,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忙得不亦乐乎:在推特网站上“织围脖”、在脸谱网站上晒靓照、在YouTube网站上传视频、甚至邀请“粉丝”到控制中心“打酱油”……被美国航天局以女性相称的“好奇”号已是网络当红的“社交明星”。
  捧红这一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并非美国航天局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唯一目的,激发新一代的太空探索热情、拉近普通人与太空科技的距离,才是该社交路线更重要的目标。
  “好奇”号在推特上的“粉丝”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已吸引超过20万全球关注者。“着陆后,我可以往家打电话”、“我感觉到了火星引力”、“我现在健康状况良好”……美国航天局负责社交媒体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以“好奇”号的名义及时发送类似的推特。
  在YouTube网站,介绍火星登陆面临挑战的视频短片就像好莱坞电影的预告片,这部名为“‘好奇’号的恐怖7分钟”的短片自上传以来观看次数已超过110万次。
  本报综合新华社、《新闻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