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两名“85后”青年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被诊断出胃癌中晚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胃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9岁—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且在年轻人群中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病情也更严重。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魏茂周表示,年轻人长期食用高盐食品、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和遗传因素,成为这个人群胃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将使得这一状况进一步恶化,应给予高度重视。
病因:症状隐匿易被疏忽 魏茂周介绍,“与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胃癌病人的早诊率、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非常低,加强筛查是提高早诊率的关键。”魏茂周指出,由于胃癌早期症状隐匿,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相似,因此超过七成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总的胃癌5年存活率仅为20%。 此外,中青年人平时吃很多熏烤、高盐、辛辣的食物,又嗜爱烟酒,这些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还会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也增加了癌变的几率。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危险性可增加2—3倍。
预防:哪些症状辨胃癌? 魏茂周表示,如果持续出现上腹疼痛、胃部饱胀、消化不良或进食时有轻微阻塞感,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又或出现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则应尽快到医院查找病因,以免延误病情,应及早就医。 那么在日常生活饮食中该如何帮助年轻人预防胃癌呢?魏茂周表示,日常生活中要规律饮食和作息,切记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少吃或不吃腌菜,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少饮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饮水卫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治疗:把握“三早”原则 专家建议,胃癌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据了解,胃癌早期会出现腹痛、腹胀和打嗝等类似于炎症的预警信号,容易被患者忽略。中期,腹痛频率上升,痛感加剧,腹胀明显,大多数患者在此阶段就诊,术后5年以上存活率约为40%-50%。 需要提醒市民注意:如果家族中曾有人患过胃癌或者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曾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者;有胃息肉或做过胃部手术者;长期喜食腌制品及高盐食物,并有胃部不适症状者;长期吸烟者,上述人群建议至少两年做一次胃癌筛查。 本报记者 刘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