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争创文明城
 
标题导航
遭遗弃,脚残女婴不到三斤遇好人,养父母拉扯她长大
2012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遭遗弃,脚残女婴不到三斤遇好人,养父母拉扯她长大
  红红从小学开始,每次获得奖状,母亲付芸芳都会给她好好保存起来。
  红红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姑娘。
  很多好心人都在无私地帮助红红。



  她有着天使般的笑容,但是上天却让她长了一只“魔鬼”般的脚,一出生她就被生父母遗弃,由养父母抚养她长大,她就是家住安丘市石堆子镇大下坡村的“马蹄内翻足”女孩韩红红。如今,25岁的韩红红已经大学毕业并成为一家机械厂的会计。她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上众多好心人的帮助,8月1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韩红红,记录下了她和养父母的幸福生活。
脚有残疾生活清苦 女孩红红从不抱怨
  8月10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了安丘市石堆镇大下坡村,残疾女孩韩红红的家就在这里。由于前一天天刚刚下完大雨,红红家门前的过道上满是积水和泥巴。走进院子里,是三间破旧的老瓦房,院墙的一些砖已经脱落。
  屋里有一座锅台和风箱,风箱旁边放着几个装粮食的大缸和麻袋,里屋里有一盘大炕和一些陈旧而简单的家具,房间里光线不好显得有些阴暗,周围的墙皮都是黑黑的,用报纸糊的顶棚也已经发黄。
  这时,记者见到了双脚残疾的女孩韩红红。红红身材不高显得有些瘦弱,别人穿鞋都是脚尖朝前,鞋跟朝后,可红红的脚却是一只脚尖朝前、一只脚尖朝后。红红说,今年三月份以来,她的双脚病情恶化越来越疼,有时晚上都疼得睡不着觉。每走一步都像走在玻璃渣上一样疼痛无比,而且不能长时间的行走,甚至不能长时间的站立。
  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身有残疾的红红是一个如此阳光的女孩。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她面带微笑,脸上让人看不出一丝的绝望或抱怨。红红说,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是母亲和社会上的好心人让她懂得了爱,懂得了坚强。

养母雪地捡来红红 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说起韩红红,今年56岁的母亲付芸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87年阴历十月的一天。那天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付芸芳像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去村头赶石堆子集。赶完集在回家的路上,付芸芳发现路边的雪地里放着一个大纸箱,走过去一看,里面竟是一个用小红被子包着的婴儿。
  “孩子当时才两斤七两重。”付芸芳告诉记者,当时天特别冷,孩子被冻得奄奄一息,哭声就像是一只小老鼠。她见状后二话没说就把孩子抱起来往家走。回到家才发现,这是个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左脚向后翻长着,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她也想过放弃,但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付芸芳决定:一定把孩子抚养长大。
  从此,付芸芳每天都是背着孩子下地干活,一刻也没让孩子离开过她。夏天她下地干活的时候,就把红红放在地头上,冬天就把红红背在身上,她走到哪,孩子就到哪。在此之前,付芸芳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再抚养红红对她这样一名农村妇女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让她坚定信心的还是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看着她背上的红红说:“丫头,你要是真心想抚养这个孩子,你就必须要付出真心,用爱心去抚养,等孩子长大了她会回报你的!”
  “当时孩子的手也蜷缩着,我是一下一下给她按摩好的!”付芸芳笑着告诉记者,她是照着那位老大爷的话去做的,现在终于也得到了回报:虽是养母,红红一直把她当亲娘看,红红现在这么漂亮懂事,又有了自己的工作,想想这一切,她心里就高兴。
坚强红红 八岁时靠一股韧劲慢慢学会走路
  说起红红,付芸芳总是流露出幸福的表情。她说,别看这孩子有残疾,但是红红从小就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从小就有股韧劲、不服输的精神。刚抱回来的时候,她的手脚都窝在怀里,受脚部残疾影响,红红到八岁时还不能走路,只能靠两只胳膊支撑着向前挪动。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劲,有一天,红红在院子里竟然站了起来。当时也是累得一头汗,但是她没喊一句累、一句疼,天天坚持练习走路,靠着那股韧劲,红红慢慢会走路了。
  当着记者的面,红红脱下袜子露出了残疾的左脚,这只脚脚背是向后长的,脚背与腿部间的弧度下方还有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肉瘤。红红说,肉瘤是她学会走路后一点一点磨出来的,用手一碰就会疼。付芸芳说,红红从小就爱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大爱无声 为供养红红大哥失去上大学机会
  在韩红红成长过程中,全家人都对她隐瞒着一个秘密:为了更好地抚养红红,大哥韩天文曾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而母亲付芸芳没让他去,直接让他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姐姐考上了高中,付芸芳也没让她上,也是直接找了工作。说起这些,付芸芳说,她和丈夫都没上过学,深深知道没文化的痛苦,但为了红红,她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儿子知道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后,哭了好几天。虽然三个亲生孩子没上过大学,但红红成了大学生,这是付芸芳最高兴的事。
  采访中,红红的父亲韩丙希不太说话,也许他对红红的爱不那么细腻,但他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诠释着父爱如山的含义。红红说,父亲可以用生命来保护我。记得刚上学时,同学们都给她起外号,有一次在她家门口叫她“小瘸子”,被父亲听见了,直追到那些小孩家里,狠狠把他们教训了一顿,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嘲笑她了。红红哽咽着说,多年的劳累把父亲的身体拖垮了,有一次父亲腰疼得受不了,就自己去村卫生室检查并买了几贴膏药。母亲知道后,狠狠把他说了一顿,说:“咱得留着钱给红红看病啊。”
家人奔波 为了治愈残疾东奔西跑四处借钱
  大学毕业后,红红应聘到了一家民营机械厂工作,每月1500元收入,养父母年纪也都已经大了没什么固定收入,生活有些贫困。
  红红告诉记者,今年三月份以来脚部越来越疼,去医院检查后,医生提出需要动手术,不然病情继续恶化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且动手术后可彻底治愈。红红听到这个消息兴奋无比,但巨额手术费又让红红以及家人犯了愁。为了给红红看病,家里几乎花掉了所有的钱,红红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生活,手术费无疑让红红一家的生活雪上加霜。
  再苦再难也得给孩子治病,付芸芳开始东奔西跑找亲戚朋友借钱,只希望能给红红治好病,让红红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红红告诉记者,等脚治好了,她要好好工作挣钱,希望尽快给家里翻盖一下房子。
社会救助 母校残联捐资,手术费用大致备齐
  采访时,记者恰巧碰到前来看望红红的朱女士和她女儿刘晓玲。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曾和红红是高中同学。在听说红红的病可治愈后,她们便赶过来看望红红,并且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得知红红可以手术治疗后,安丘市残联及红红曾经就读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都送来了救助金,红红的同事们也都为红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记者从八九医院骨科了解到,红红的残疾症状名叫“马蹄内翻足”,这种病应及早治疗,最好的治愈时间1岁以内。像红红这个年龄的患者也可以进行手术,只是手术比较复杂,但成功率挺高。红红说,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动手术的费用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等有了合适机会她就会去医院治疗。等病治好了,自己要继续努力,用行动回报社会。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实习生 谭书冲 于海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