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争创文明城
 
标题导航
50多年没见,亲爹娘你们在哪
他的乐观懂事感染很多读者,潍坊高新尊一医院直接揽下他四年学费
2012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50多年没见,亲爹娘你们在哪
  王玉虎拿着他的寻亲启事。



◎现年56岁的王玉虎不远千里从吉林省舒兰市来安丘寻亲 ◎小时候被送到兴安街道黄家坡村的养父母家,后举家搬迁
  现居于吉林省舒兰市的王玉虎今年已经56岁了,50多年前,他被安丘市兴安街道黄家坡村(当时的安丘县白芬子乡)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后来跟随养父母一家迁到了吉林省舒兰市定居。现在他已是人到暮年,为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时隔50多年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他只想再见亲生父母一面,更想在他们膝前尽一份孝心。王玉虎希望知情人能提供线索,了却他的心愿。

56岁男子千里来寻亲
  8月8日,从吉林省舒兰市来安丘寻亲的王玉虎找到记者,要通过本报寻找自己在安丘的亲生父母。王玉虎拿出一张寻亲启事,上面写着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养父母的名字、当时所在村以及他被收养时的大致情况。
  王玉虎告诉记者,他是1956年4月19日在安丘出生的,很小的时候被送给了当时的安丘县白芬子乡黄家坡村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养父叫王可敬,养母叫刘桂英,自己的小名叫城来,1960年被养母带到吉林省舒兰市居住至今。目前,他在舒兰市丰广环卫处工作,妻子已退休,儿子儿媳都是研究生毕业,家里条件还不错。他的养父王可敬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去世,养母也已是97岁高龄,一家人对她都很孝顺。
  王玉虎说,眼下自己也是人到暮年了,最近他突然冒出一个强烈的念头,要快点找到亲生父母,否则会遗恨终生,他感觉他们还健在。王玉虎认为,当年亲生父母把自己送人,肯定是迫不得已,如果他们知道他现在的心情,肯定会认他。于是,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时隔50多年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回村打听还没有结果
  8月5日上午12时40分,王玉虎坐上了开往家乡的汽车,6日早上5时到了潍坊,40分钟的车程后,他回到了老家安丘。在朋友刘玉杰家匆匆吃过饭后,56岁的他,顾不得旅途劳累就赶往兴安街道黄家坡村寻找线索。
  为了帮王玉虎寻亲,刘志杰的儿子顾鹏和同事韩鹏都向单位请了假,开车全程陪同。刘志杰当年在舒兰煤矿工作时与王玉虎是邻居,2000年才迁回老家安丘。
  6日早上8时,王玉虎一行来到黄家坡村,找到村干部说明了情况。但因为王家已从村里搬走50多年了,村干部对此事并不清楚,他找来村里的几位长者帮忙。几位老人听了王玉虎的讲述后,回忆当年确实有这么个事,王可敬、刘桂英夫妇是收养了一个男孩,但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当时王家怕被人知道,不久就举家迁到东北去了。一位老人回忆说,男孩可能是从安丘县城抱来的,因此小名叫“城来”。
  老人们还提供了一条线索,当年刘桂英曾在安丘县医院妇科培训过接生小孩,当时人们管这种人叫“接生婆”,这一点王玉虎也曾听养母说起过。
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王玉虎还向记者说了一件他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事,在他快4岁那年,一次他和养母从外面回村,当走到离村子约有三四里地的一个地方时,有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女子等在那里,当时养母让他喊“姨”。那名女子对他养母说,自己已在那等了半晌了,想看看孩子。王玉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姨”是齐耳短发,一身知识分子的打扮。“她把我抱过去,也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就觉得她很亲,以至于分别时养母把我从她怀里接回去,我踢腿蹬脚哭喊着‘我要找姨,我要找姨’,直到养母抱着我走出很远很远,姨还站在原地,向我们这边招手。”王玉虎回忆说。
  王玉虎说,尽管时间过去50多年了,“姨”的音容笑貌他还记得清清楚楚。“我可以肯定,她就是我的生身母亲,她不便进村,长时间等在村外只为见我一面。我与她的那种亲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也就是从那之后不久,养母便带他离开了家乡,投奔嫁到吉林省舒兰市的大姐。几年后,养父和另外两个姐姐也从老家搬了过去,在那里安家落户,此后就再没有回过安丘老家。
  王玉虎希望知情人能提供线索,帮他找到亲人,了却他的心愿。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