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周少华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
|

|
|
◎青州市何官镇周家村的周少华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 ◎眼看报到日期临近,卖了粮食东拼西凑费用还差好几千 今年高考中,青州市何官镇周家村20岁的周少华以文科艺术类638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录取,全家人无比高兴和自豪,但学费和生活费用让这个贫困的家庭犯愁。家里卖了储存的全部粮食,并在街坊邻居的帮忙下,一共才凑了4000元钱。眼看着开学的日子日益临近,还有一部分费用没有着落,一家人都很着急。
小村里考出个清华生 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州市何官镇周家村的周少华家中,这是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不大但干净整洁。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最显眼的就是墙上贴满了周少华的奖状。 记者赶到时,周少华正在地里帮母亲摘韭薹,听说记者来采访才赶紧回到家中。周少华的母亲崔秀娟告诉记者,儿子从小聪明懂事,没让父母操过心,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今年他以文科艺术类638分的好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我儿子非常喜欢读书,你看那一屋子的书,都是他经常读的。”崔秀娟指着西侧的一间房子说道。记者走进屋子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历史名著,还有一些励志成才类的书籍。 “周少华是我们这个有1300多人的村子里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孩子,全村人都感到很骄傲和自豪。”周家村党支部书记周元勤说。 母亲卖光粮食又借钱 “孩子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但是高兴之余,学费问题又让全家人犯起愁来。”崔秀娟告诉记者,儿子的学费是5000元,住宿费是1500元,还有生活费,这些加起来少说也要1万元。 崔秀娟说,现在自己在家种着几亩地赚一点微薄收入。“每天凌晨2点,我和他父亲就到地里摘韭薹,一直摘到早上6点半才到市场上去卖,每斤1.2元,忙活大半天,好的时候最多能卖60多元。”崔秀娟告诉记者,因为经常在田间劳作,她患上了腰疼的毛病,干活时间长了就犯病。而她的丈夫十几年前干建筑打夯时头部受了伤,干不了重活,现在只能在外面打点零工,也挣不了多少钱。“这几年供孩子上学也没攒下几个钱。”崔秀娟说。 眼看着儿子8月15日就要去北京报到了,崔秀娟最近把家里的粮食全卖了,一共卖了2600元钱,再加上街坊邻居给凑了一部分,现在一共凑了4000元,剩余那一部分费用还没有着落。“我再向亲戚朋友借借,尽管我们家比较穷,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崔秀娟坚定地说。 孩子懂事从不乱花钱 “儿子知道我们做父母的艰辛,因此他非常节俭,从来不浪费东西。”崔秀娟说,今年2月份,儿子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艺术史论专业考试的期间,5元一个的火烧吃两个吃不饱他就舍不得再买了,喝一碗汤垫垫肚子。他们知道后还批评了他一顿,要他考试期间一定要吃饱饭。 “我们这个艺术设计学专业还有博士学位,我到学校后一定好好学习,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将来有机会还要继续深造,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绝不辜负父母和那些关心支持我的好心人的期望。”周少华向记者表示。 文/图 本报记者 侯江宏 庞志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