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六人骑行25天,征服川藏线
2012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人骑行25天,征服川藏线
  赵国良(右一)和骑行队员在四川折多山与当地居民合影。 图由赵国良提供



◎昌邑骑车爱好者组队从成都骑自行车到西藏 ◎途中幸运躲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平安归来
  8月11日,记者见到了刚从西藏骑行回来的赵国良。他告诉记者,7月3日,昌邑6名骑车爱好者从成都出发,沿着川藏线,经过四川雅安、新沟、康定、雅江后,于7月9日进入西藏芒康县,之后又经过左贡、邦达、然乌湖,于7月28日到达拉萨林芝地区。到达拉萨后,他们乘坐飞机返回成都。
  瞒着家人偷偷出发
  8月11日,记者见到了赵国良,他的皮肤略显黝黑,谈到这次骑行之旅,他的脸上难掩兴奋的表情。他立刻给记者展示了这次西藏之行的照片,细细地向记者讲解路上发生的故事。
  赵国良告诉记者,他这次骑行川藏线,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已经想好的事情。“去年就差点去了,但是我的老父亲不同意,他一听说我要骑着自行车去西藏,还要走危险的川藏线,说什么也不同意,坚决不让去。”赵国良说。去年7月份,他都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但被老父亲阻止了。
  “这次也是偷着去的,我要是再不去,真是觉得憋不住了。”赵国良说,他出发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先斩后奏”的赵国良在临行前,跟一个朋友提起自己要骑自行车去西藏的事,这个朋友立刻联系了另一位愿意去西藏的骑车爱好者,他们可以结伴而行。只有两天的时间,他竟然组织了6名队员。
  “当时真的没有想到,两天的时间就有这么多人能凑在一起,我们互不相识,都是通过朋友介绍。”赵国良说,他担当了队长,告诉队友们出发要准备的东西,还有注意事项,6个人凑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就决定出发了。

  休息时前方出现灾害
  据了解,赵国良一行6人,7月1日乘飞机前往成都,7月3日开始了骑行川藏之旅。这些队员都是骑车爱好者,也都有过近距离的骑行经历,但都是第一次挑战险要的川藏线。
  7月9日,队员们刚过川藏交界处,到达西藏境内的芒康县时,决定停下休息,过了不久,前方传来消息,就在不远处,一场暴雨引发了特大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这让他们有了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当时真的是吓坏了,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惊险的场面,在出发之前我们也曾经做过准备,想过如果遇到泥石流要怎么样处理,但是现实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了。”赵国良说。
  “当时我们没有改换其它山路继续前进,而是留在当地看看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到达那里的时候,还遇到了其它地方的骑行队,我们一起在当地帮助灾民。”赵国良说。
  他还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在路上骑行的时候,当地的居民会主动给他们送水,甚至还问队员们是否需要帮忙。
  给当地孩子带去礼物
  骑行队中唯一的女队员王艳芳今年25岁,在一家自行车专卖店打工,听说这次骑行之旅后,她第一个联系到赵国良,因为她一直想挑战自己。
  “当时他们肯定想,我是女性,身体素质也不行,怕拖累他们。但我早就想好了,这方面绝对没有问题。”王艳芳说到做到,而且不比任何一个男队员差。她曾经在荣许车站的长条椅上睡了几天,也没有叫一声苦。
  王艳芳早就了解到,藏族地区的孩子们缺少学习用品,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她提前做了一些准备。临行前,王艳芳特地去超市买了一大堆学习用品,带给西藏的孩子们。
  “起初他们不要,后来我发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慢慢接受了我,还有个小朋友回家提了一大壶水让我们喝,他们都很懂事。”王艳芳说。
  她还告诉记者,这次的旅行是她人生中重要的一页,虽然男朋友和父母都不同意,但是她不后悔。
  这次的旅行中,年纪最大的队员已经61岁了,但是他们依然为着梦想,不远千里,踏上征程。
  “十年后,我不知道我还能留下怎样的青春记忆,但我确信我的单车西藏之旅会在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说人生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途,那么我们是否在旅途中才更容易找到自我的存在?”这是赵国良日记中的一段话。
  赵国良告诉记者,人生的道理很多是在路上发现的,骑行川藏之旅,让6名队员的心灵都得到了升华。
     本报记者 吴琼 齐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