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复进入城顶山后,暂住城顶山西北五华里处的董家宅,与此相隔不远的厉文礼亲自拜见,并献上劳军物资一宗。在厉文礼的陪伴下,周复到了绪泉认祖归宗。1942年10月下旬,周复接获母亲辞世的电报,想请假回家奔丧,可蒋介石担心山东局势,批示“移孝作忠”而未批准。 周复暂住董家宅,与厉文礼相隔不远 周复率部进入城顶山防区,暂住城顶山西北五华里处的董家宅。该村背靠药山,面对峰山,右耸悬崮山,左峙成崮山,唯东北角顺山沟可通黄石板坡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该村西北方十华里处有个西崔岜峪村,位于霹雳尖、紫草山之间山峪中,是挺进第二纵队司令部所在地,该部司令厉文礼常年驻防此处。 厉文礼字郁周,原籍河北省蓟县,后迁居北京。早年干过教师,后历任国民党军队秘书、少校书记官、第十五路军一九二旅少校军法主任等职,1929年成为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部下。因在中原大战中表现出色,为韩复榘所赏识,遂被任命为诸城县县长,1932年6月又调任潍县县长,1937年8月又兼任山东省第八区游击司令官,11月再兼任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 后来发生“卢斌事件”,恰逢于学忠入鲁,蒋介石令于学忠查办此案。因为厉文礼跟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尖锐对立,而于学忠又跟沈鸿烈存在权力之争,所以于学忠在“卢斌事件”的处理上偏袒了厉文礼,经多方斡旋,得以饰辞销案,并将厉部改编为“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 厉文礼感恩戴德,跟于结成莫逆之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跟周复的关系。 厉文礼登门示好,献上劳军物资一宗 周复入驻董家宅,距西崔岜峪不远,给厉文礼提供了一个修补关系的机会。周复刚安顿好,厉文礼即亲至董家宅拜见,并献上劳军物资一宗。 周复素知厉部军纪败坏,便借机给了厉文礼一个下马威。他语气严厉道:“有百姓向我告状,说厉司令放纵部下,巧取横夺。你所送物资若系搜刮之民财,敬请带回,旭人纵然口渴,不敢饮盗泉之水!”厉文礼冷汗涔涔,保证一定整顿军纪。因为大敌当前,周复也不想过分刺激厉文礼,遂给了厉一个台阶下,声言既往不咎。厉文礼口风一转,说董家宅虽然位置隐蔽,地势险要,毕竟村子太小,力请周复去西崔岜峪。周复本来就觉得董家宅村小人多,听了厉文礼说辞,一时竟有些动心。 厉文礼去后,周复召来部属商讨。部属认为厉部成分复杂,手下多桀骜不驯之徒,担心入其樊笼,受其控制。 过了几天,厉文礼又来,询问何日向西崔岜峪迁移。周复说,齐聚西崔岜峪容易为敌人所乘,王家沟、董家宅、西崔岜峪呈鼎足之势最好。见厉文礼有些失落,周复转移话题,说祖上来自安丘绪泉,希望厉文礼能陪他去一趟,核对家谱,认祖归宗。厉文礼说二纵队特务团胡团长驻防绪泉,他一定小心从事,确保主任安全。 次日上午,厉文礼偕特务团长胡鼎三来到董家宅。胡鼎三是山东泰安人,外号“胡啰啰”,黄埔出身,在庐山受过训,厉文礼对其甚为倚重。 见到周复,胡鼎三将绪泉概况简要作了介绍,说家庙中祖宗牌位均在,家谱保存完好,族中耆老都等着周复回去寻根。 去绪泉认祖归宗 喝口家乡的泉水 周复心情大悦,即刻出发。绪泉村在有子山东北八里处,聚落北高南低,村中有水泉一口,水质清澈甘美,从未干涸。相传古时泉北有一寺院,明万历年间,寺院被焚毁,原散居周围的人家陆续聚到水泉周围居住,形成了村落,始称聚泉,后演变为绪泉,村中世聚解、周、崔、王、张诸姓。 到了绪泉村口,周氏族长一身盛装,将周复一行迎进家庙,请出族谱,仔细核对。结果皆大欢喜,周复一枝果然系出绪泉,不过辈分较低,在二十一世上。周复欣然,遂认祖归宗,家庙内外一片欢腾。尔后,周复神情庄严,到祖宗牌位及“功德”龛、“衣冠”龛前,焚香、磕头,并捐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香火钱。嗣后,周氏族人带领周复参拜了村口的老槐树和那口水泉。周复得知祖祖辈辈都喝此泉水,遂捧起来喝了几口,连声赞泉水甘美。午后,周复启程回返,乡亲们劝他在绪泉住,别回董家宅了。周复说:“军务在身,不敢擅离。往后有事了,我就来咱家住。” 一个月圆之夜,周氏族人去董家宅回访,看到一架飞机飞临上空,对着地面的火堆投下了个降落伞。卫士们找到降落伞,抬进周复住处。周复对族人说,刚才来的是美国飞机,给鲁苏战区空投给养。所谓给养当然不是粮秣,而是法币,分发给各部队,让他们就地买粮。未几,局势恶化,周氏族人又来董家宅,劝周复到绪泉隐蔽,当老百姓种地。周复慷慨道,为国牺牲乃军人天职,临阵脱逃,上对不起国家,下辜负了百姓,更对不起周氏祖先。他不去绪泉村,还有一个原因,恐怕连累村中百姓。
接到母亲辞世电报 请假回家未获批准 1942年10月下旬,周复接获电报,称母亲在老家辞世。周母原随陈景贤住在四川江津,因水土不服,思乡情切,于1941年返回江西临川,由周复弟弟照料生活起居。惊悉噩耗,周复极为悲痛,迅速上陈军委会政治部,请假回家奔丧。 正值形势紧张,为何周复置军务不顾要求请假回乡呢?因为自1939年春入鲁,中间除1940年秋,他奉军委会政治部长陈诚之令短暂回渝述职及参加军事会议外,一直效命疆场。那次回渝,陈景贤担心周复安危,要求同赴前线。周复慨然应允,请示继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陈诚已改任六战区司令长官)。张治中答应,任命陈景贤为鲁苏战区政治部上校组织科长。奔赴前线途中,陈景贤发现怀有身孕,体力不支,只好折返重庆。是年六月,陈景贤生下一个孩子,这就是小儿子周竞时。对于这个小儿子,周复牵肠挂肚,竞时百日时,照了一张照片,陈景贤立刻寄给周复,他视若珍宝,一直带在身边。基于这一想法,周复决定请假回家一趟,一来为慈母送葬,二来看一看、抱一抱他冥思苦想的小儿子。 接到周复请假电报,张治中不敢做主。上次周复回重庆述职,处理完公务私事,向蒋介石辞行。谈话过程中,因周复坚持己见,引起蒋之不满,遂以校长训斥学生口气说:“你不听我的话,以后我不再理你了。”周复闻言,当即道:“既如此,则请辞本兼各职,愿解甲返老家种田!”谈话不欢而散。蒋介石素悉周复服软不服硬,遂令张治中从中转圜。张治中不敢怠慢,频频出面邀约周复餐聚化解,并承允克服困难筹谋支援鲁苏战区,周复方才收回成命,答应立即偕夫人再回山东。临行前,蒋介石约见周复,予以嘉勉。周复走后,蒋介石打电话责备陈诚让周复冒险回渝述职,说周复身处敌后,往返一趟须穿越日寇及汪伪防线,至为危险云云。 因为有了上次的经历,所以这次接到周复请假电报,张治中不敢擅自作主,提请蒋介石定夺。蒋介石担心山东局势,亲笔批示:移孝作忠。 接到蒋介石批示,周复当即覆电,表示忠孝不能两全,定以国事为重,又给陈景贤打电报,要她回江西临川,代替主持葬礼。是夜,周复怅望西南,耿耿难眠,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直浮现在他眼前。周复八岁死了父亲,此后全靠母亲邓氏含辛茹苦,操持一家人生活。母亲勤劳贤惠,生下六男一女,因家境贫寒,有五个儿女相继夭折,只剩下周复和三岁的小弟,靠母亲替人捻纱糊口。想起这些,周复泪水潸潸,不能自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