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复在董家宅见到了《阵中日报》的经理卢麟,并听了卢麟建议驻节有子山。在山上,周复遇到了当年帮助卢麟的李世厚,经常邀请李家三兄弟上山下棋、喝茶。周复一行共三十多人,自己开伙,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筹措给养十分困难,幸亏厉文礼常来接济,方使周复诸人免遭冻馁。
采纳卢麟建议,疏散各部移至有子山 1942年冬至1943年春,山东抗战进入最艰苦最困难时期,不但部队吃饭穿衣难以为继,更严重的是,鲁苏战区新四师师长吴化文、新编第一师师长于怀安、鲁西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宁春霖等率四万余人于1943年1月18日叛国投敌,被汪伪政府改编为伪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吴化文为总司令,宁春霖为副总司令,仍盘踞鲁山山区。这是继1942年3月1日原鲁西行署主任、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率第六十九军、第十三旅共两万余人投敌之后的一次影响更为恶劣的叛国事件。新四师原前身为韩复榘手枪旅,装备精良,战力不俗,是鲁苏战区头等主力。事件发生后,日军直接进驻悦庄、南麻、鲁村一带吴化文防区,山东战局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 就在这个时候,鲁苏战区《阵中日报》经理卢麟来到董家宅。《阵中日报》是周复于1940年一手创办的,社址先设在安丘西乡马家旺村,后迁至沂水北乡马家土峪子村。自1940年至1942年两年间,该报坚持每日出版,对官兵进行爱国教育,号召抗日救亡,鼓舞战区士气。唐王山战役中,《阵中日报》同仁下落不明,周复数次派人寻找,都无下落。见到卢麟,周复大喜过望。卢麟报告说,唐王山战役爆发后,他率报社同仁去了有子山。登上有子山后,见到了一个叫李世厚的小伙子。卢麟说自己是五十一军的,请他找个住处。五十一军抗日勇敢,军纪严明,在当地口碑很好。李世厚因家中不宽敞,便将他们领到一姓武的道士家。卢麟对外号称卢科长,每日深居简出,在道士家吃饭,用法币结算,彼此关系融洽。该山三峰并峙,主峰海拔近400米,上有有子祠,另有五户道士,草高林密,陡峭难攀,惟一条羊肠道贯通东西,极为隐蔽。卢麟说当地传闻董家宅驻有鲁苏战区重要人物和机关,不日恐将传至日军耳中,请周复疏散各部,速去有子山。卢麟又名卢好问,也是江西人,三十多岁,头脑活络,心思缜密,周复对他非常器重,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 卢麟返回有子山,找来李本营、李春芳及刘、武、殷共五位道人,说周复要来有子山驻扎。五位道人虽然隐遁修炼于此,从不下山,耳畔却没少听到倭寇烧杀抢掠之暴行。听说周主任要来,他们纷纷表示欢迎,并承诺提供一切便利。 数日后一个黄昏,周复将政治部、党政分会、干训团疏散到其他村子,集合起卫士排,携带一部电台,跟随卢麟辗转去了有子山。有子山位于安丘市辉渠镇西南,东西走向,形似一只向东卧伏的猛虎;从南面看,又像一把坐北面南的太师椅。周复一行沿羊肠道辗转上山,卫士排排长石孟凯、机要秘书双凫(周复亲戚)护卫周复走在中间,卫士排韩排附(副排长一类的低级军官)一边上山一边部署岗哨。到了山顶,已是夜色苍茫,五位道士早在有子祠前施礼迎候。根据此前安排,周复住三间账屋,发报机安在西厢房,卫士排住有子祠和道士家。从山脚到山顶共设了三道岗,东山膀、西山膀、东村口、西村口各两名岗哨,账屋前两名岗哨。 结识李世厚,常邀李家三兄弟下棋喝茶 几日后,周复和卢麟在北麓散步,碰上了正在打柴的李世厚。看到李世厚,卢麟对周复说,那就是我第一次上山碰到的小伙子。周复点点头,招招手叫李世厚过去。李世厚当时刚满二十岁,是个口齿伶俐的毛头小伙子。他见那人像个大官,扔下柴筐,连忙过去。周复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问李世厚是否也是道士。李世厚说父亲李木营、七叔李春芳都是道士,自己不是。周复说我们在此居住,给你们添了麻烦,有空领你的伙伴去账屋玩。李世厚回家告诉父亲,父亲说周主任是贵人,不要去打扰。李世厚极想去账屋看看,听了父亲的话,一直没去。又过了数日,卢麟来到李家,说周主任想见见几个小伙子。李世厚遂约上四哥李世德、五哥李世原(七叔李春芳的两个儿子),一起去了账屋。李世德酷爱下象棋,在山上找不到对手,特意捎了一副象棋,想跟周主任过过招。李世厚、李世原虽稍逊一筹,棋艺也不低。刚进屋时三兄弟还有些胆怯,说话口吃,缩手缩脚。周复依次问了他们的姓名、年龄,令勤务兵沏了三杯茶请他们喝。李世德大着胆子问:“主任下不下棋?”周复说:“好多年没下了,有象棋吗?”李世德掏出棋子说没有棋盘。周复令勤务兵找来粉笔,在桌上画了一个棋盘。站在楚河汉界后,李世德露出牛犊本色,时而“挂角”,时而“卧槽”。周复手忙脚乱,笑着说:“小伙子棋风飘逸,是道家路数。”当天的战果是周复胜了李世厚、李世原,战平了李世德。李家三兄弟口服心服,觉得周主任文武双全,是位奇男子。周复对李家三兄弟印象很好,经常叫他们去下棋、喝茶,谈论当地风土地理。
筹措给养困难 厉文礼常接济 驻节有子山期间,周复一行共三十多人,自己开伙,有四个人专管做饭。拿着盖有周复大印的条子,去附近范家庄子、范家沟、北丘家庄、前马时沟、后马时沟等村催要给养。正值青黄不接,加上此处地瘠民贫,筹措给养十分困难,有钱也买不到。幸亏厉文礼常来接济,方使周复诸人免遭冻馁。 头一次上有子山,厉文礼带了三十多人,都骑快马。周复见厉文礼兴师动众,连连摇头,说“风声太大”。后来厉文礼再上有子山,都将马匹拴在石门村前山口附近一片松林中。厉文礼精于投机,不光常上有子山,王家沟、彭家沟的部队那边,他也常去劳军。 慈母去世百日这天,周复站在山顶,久久怅望南天。卢麟和电台台长穆先生(江苏蚌埠人)清楚周复心境,说有子山上有道士,有法器,可以请道士为太夫人做七天法事,超度亡灵。周复同意了,嘱咐所有费用均由他个人承担。道士们在有子祠中设了个灵堂,供放牌位、供品,点燃香火、蜡烛,一旁诵经。按规定,要将三张各一米高的大桌子摞起来,顶上再摞上把椅子,孝子坐在上面。部下担心周复安全,阻止他上去。周复发了脾气,坚持坐在上面,喝用红纸浸泡的“污水”,一连七天七夜才结束。 安丘市辉渠镇马湾村的李世厚老人,是当年见过周复、卢麟的安丘人中的惟一健在者,现已年过九十。 据李世厚回忆,周复个头不高,面容清瘦,目光锐利,神态刚毅。穿便服,戴个驼绒帽子,摘下帽子,前额微秃。随身带的东西只有四块大印和一口中正剑。那四块大印系玉石刻成,代表鲁苏战区的人事大权和财政大权,只有周复盖了章,才可以去辖区内征粮筹款。那口中正剑约三四斤重,用120斤精铁打制而成,剑柄上铸有“成功成仁”、“蒋中正赠”八个字,剑刃极为锋利,削铁如泥,寻常铁门鼻子,轻轻一划,砉然断开。除了蒋介石亲授的大印、佩剑,周复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小儿子竞时的一帧百日照片。这帧照片周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一直放在案头桌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