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路口乱套,救护车困在车流中 |
◎鸢飞路与院校街交叉口没有交通信号灯,车辆争着通行 ◎市民希望解决此处老大难问题,交警部门将进一步调研 |
|
|
奎文区院校街与鸢飞路交叉口处,救护车被堵在车流中。 |
|

|
|
“奎文区鸢飞路与院校街交叉路口一直没有交通信号灯,平时除了上下班时有交警过来指挥一段时间,其余时候车辆杂乱无章地通过,不但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的现象,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8月13日,有市民向本报记者反映,鸢飞路和院校街的交叉路口处堵车现象十分严重,记者随后对这一路段进行了探访。由于没有信号灯,该路口处的交通动辄处于“瘫痪”状态,一堵就是近20分钟。
现场 司机客串交警没人听 8月13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奎文区鸢飞路与院校街交叉口处。此时,路口已经被四面来的车辆堵了个水泄不通,路口处的交通完全陷入“瘫痪”状态,来往的车辆只能停在原地,几分钟才能向前挪动一小步,有的车辆为了抢先行走,夹在两辆车中不能动弹。 “都想走,就都走不了,大家都往后退一退,不然谁都出不去。”一个被堵在路口中间的司机,无奈之中只能从车里下来指挥交通,但是没有人听从他的指挥,现场一片骂声和鸣笛声。过了大约5分钟,依然没有车辆动弹,所有的车辆都堵在原地,而从鸢飞路和院校街四个方向来的车辆却没有减少,只能越堵越多。 记者看到,有的车辆从鸢飞路东侧沿院校街方向驶过来,看到前方的交通情况,都纷纷调头选择别的路线。堵在路口处的司机只能眼睁睁看着外围车辆调头,自己却动弹不得。大约又过了10分钟,两辆救护车由西往东方向顺着院校街开过来,无奈前方车辆陷入一片拥堵中,即便是开了紧急警灯,救护车也被堵在路口处无法动弹。 几名车技较好的司机贴着路口处的一棵大树绕向院校街,这才将路口处腾出了一点空隙,被堵的车辆就前后进退,好不容易挪出仅容一辆车通过的空间,这才使得救护车通过,这个过程经历了至少十分钟。 记者观察到,在这堵车的近20分钟内,除了下车指挥交通的一名司机外,没有一个人主动退让,只要有车辆挪留出一点空间,立刻就有车辆想要先行通过,而几辆车一番争抢之后,接着造成下一轮的继续拥堵。由于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很近,由此路口通过的电动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了优势,行驶起来都“举步维艰”。 市民 安装信号灯利大于弊 记者了解到,每天早上8时左右的上班高峰时期,会有交警在此路口处执勤,指挥来往车辆按秩序通过,虽然路口处略显拥挤,但很少出现堵车接近20分钟的情况。 而记者在观察的时候,正是上午10时左右,虽然不是上班高峰期,但此处依然堵车严重。距离鸢飞路只有一个路口的虞河路同样如此,在虞河路和院校街的交叉路口处也没有安装信号灯,记者不止一次在此处看见过交通事故的发生,堵车现象更是常见。 “这个时间段也不是上班高峰期,许多市民急着去上班的时间已经过了,主要是两个方向的车辆都急着过路口,互不相让,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市民也自行通过,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正在此处散步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院校街的老市府家属院,不仅路口处经常堵车,院校街上更是容易发生交通堵塞。 “每天上班高峰期,都要堵上几分钟,即使有交警指挥,还是有车辆加塞抢道,如果安装上信号灯,应该能缓解一下交通拥堵。”在潍坊市中医院上班的周先生告诉记者,每天他都要从院校街上走几遍。以前,他觉得院校街路口处没有红绿灯,可以随意走,但是被堵了几次之后发现,还是有交通信号灯的道路走起来比较方便,无论怎么拥堵,至少有信号灯指示,一般车辆都会按照信号灯指示行走。 “应该尽快安装信号灯,不只是在鸢飞路和院校街路口,还有虞河路和院校街路口也需要安装,一方面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减少交通事故。”周先生说,如果不按照信号灯指示行走,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 会对市民意见做调研 对此,记者联系到潍坊市交警支队设施大队的杜明主任。他告诉记者,他们不止一次研究过在鸢飞路和虞河路与院校街交叉路口处安装信号灯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在鸢飞路上,院校街与胜利东街的距离很短,如果安装上信号灯,势必会造成等待信号灯的车辆延伸到胜利东街上,如果南北车流量较大,而院校街的信号灯放行不及时,就会影响胜利东街东西方向车辆的行驶,到时候会直接影响到胜利东街和院校街以及鸢飞路的所有交通。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虞河路与院校街交叉路口。在这些车流量高峰时期易堵车的路段,尤其是没有信号灯的路段,他们都安装了“禁左标志”,即某些时段车流量高峰期禁止车辆左拐影响交通,但是很多市民仍然无视交通指示标志。 杜主任告诉记者,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设施大队都会做出调研,包括有市民提出将院校街设为单行线的问题,这些都要进行下一步的调查研究是否可行。另外,交警支队除了在这些路段高峰期安排交警执勤之外,也希望市民能够自觉执行禁行标志,养成好习惯。 文/图 本报记者 吴琼 齐文 实习生 房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