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标题导航
孩子早教,能力胜于智力
2012年08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早教,能力胜于智力



  早教,这个已经不算是太新的名词,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然而,一些家长让孩子参加早教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希望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有的是希望能锻炼孩子的胆量,也有很多家长只是抱着“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的模糊概念。那么早教对孩子而言,究竟是什么?
 80后年轻父母成早教拥护者
  “早教”概念刚刚进入中国时,人们普遍不知为何物。现在则大不同了,受“望子成龙”观念的推动,年轻的父母将婴幼儿早教市场推向了空前繁荣。
  80后的琳琳妈妈是早教的坚定拥护者:“去早教中心能让孩子接触更多同龄人,为孩子上幼儿园提前做准备,我们家孩子现在很喜欢去早教中心。”她说,与其说这种投资是对未来的一种博弈,不如说是为孩子获取成功上了一道保险。面对如此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早教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记者了解到,一般早教机构主要是根据宝宝的月龄来分班,不同阶段的宝宝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艾迪尔国际亲子早教中心的韩老师介绍,其实早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宝宝尽早建立规则感、秩序感。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等形式,有助于激发宝宝想像力与创造力,从而加速智力的发展,并使宝宝的情感更加丰富。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宝宝缺乏同胞竞争,对0-3岁的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
  据该早教中心的韩老师介绍,如果孩子一周上一节课,全年可以上48节课左右,一年的学费是3000多元。
 上早教班家长目的各不相同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积极报早教培训班的家长,有些是平时忙于奔波,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给早教机构的;还有些家长是独生子女家长,他们没有什么养育婴幼儿的经验,但对孩子要求较高,显得十分盲从与无措。
  由于和老公都要上班,张女士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是由爷爷、奶奶带的,隔代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老人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她感觉通过早教,女儿在外界沟通交流积极、自我管理上更有秩序。张女士认为早期教育的投资是值得的,现在让宝宝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同一棵小苗在早期得到了正常生长,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宝宝今后的成长中父母就会感觉更轻松些。 
  李先生的儿子今年两岁多了,活泼好动,李先生几个月前就想把他送去早教中心“调教调教”,为此还走访了许多家早教中心,上了几节体验课程,才最终决定下来。“当初犹豫不定是因为对早教不太了解,现在知道了早教的一些具体情况才决定了下来,还是希望孩子可以早点开始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早教与学习知识有一定区别
  许多父母对早教心怀疑虑,主要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进行教育。然而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在140亿个左右,大多在3岁前就形成了。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已经发育完备,具有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已经可以开始早期教育。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能力的发挥。尽早地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都有好处。
  据早教专家介绍,所谓“早教”,绝非简单等同于认字、学外语、学画画、学钢琴……学习知识,培养才艺,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让宝宝在自然的环境中,从生活里学习,引导他去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会做、能做的事情,促进身体、智力以及心理方面的生长发育,才是早教应该起到的作用。
  此外,早教的意义还在于,抓住宝宝成长的关键期,通过外界的刺激和引导,充分挖掘他的潜能,包括幅度较大的运动、精细动作、视觉跟踪、内耳平衡节奏、语言、接受指令能力等的训练,从而使宝宝的反射能力、空间感、身体协调能力及智商等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并有所提高,从而避免未来生活中不必要的学习障碍,同时也为培养社交能力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陈怀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