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珠海的姜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姜先生儿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可以退还,请姜先生提供一个银行账户。姜先生听信后,稀里糊涂被划走了银行卡内的6000多元钱。“我从来没听说过还可以领取九年义务教育补贴,可是对方却知道我儿子的很多信息,也就没多问。”姜先生说。 (8月14日《珠江晚报》) 孩子刚刚初中毕业,家长就收到了所谓退还学杂费的电话,原以为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知不是馅饼是陷阱,非但没得到退费,自己的钞票还打了水漂,这让人很痛心。平心而论,家长自身有一定责任,没有进行必要的核实。但有个问题耐人寻味,骗子说出了孩子的很多信息,这样就有很大的迷惑性。 类似骗局在我们身边简直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有车主买了车后,没过几天“退税电话”就追来了,将你购车的时间、地点、价格、车型说得一清二楚,让人觉得这是“权威来电”,结果有车主掉进圈套,损失不菲;有市民在医院生了孩子,刚回家后,“发放生育补贴”的短信就接踵而至,对方不仅知道你的电话,还知道你就诊的医院,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等等,听起来相当可信。可若是你信了,不仅拿不到补贴,自己的钞票反倒成了骗子的“补贴”。 很多受害者上当后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这些信息骗子是怎么弄到手的?其实这对于骗子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在网上随便搜搜,叫卖考生、车主、产妇、房主信息的帖子可谓比比皆是。 个人信息成了公开的秘密,其中的猫腻并不复杂,无论是考试、买车,还是生娃、买房,人们都得在相关单位填写各种表格,留下种种详细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相关单位理应守口如瓶。可有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马虎敷衍,导致信息泄露;更有甚者见钱眼开,为了牟利,将这些个人信息出售给了别有用心者。从收购到出售再到层层转卖,网上已经有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从某个角度来说,泄密者比骗子更可恶,若没有他们提供信息,骗子将无从下手。因此对于此等诈骗案件,职能部门要一挖到底,除了要严查骗子外,还要清理网上叫卖个人信息的不良内容,并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将那些泄密者揪出来,严惩不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