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录取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厄瓜多尔外交部长帕蒂尼奥当地时间8月15日说,英国威胁要强行进入厄瓜多尔大使馆、逮捕“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而厄将把闯馆视为“敌对和不能忍受的行为”。他16日宣布,将向阿桑奇提供政治避难。英国外交部对这一决定表示“失望”,称将继续履行引渡阿桑奇的“义务”。
厄外长拒绝英方威胁 帕蒂尼奥15日告诉媒体记者:“我们今天收到英国方面书面威胁,称如果厄瓜多尔方面不移交阿桑奇,他们(英方)将突击搜查我们的大使馆。” “厄瓜多尔以最强烈措辞拒绝这一直白的威胁……从政治和法律角度,不接受英国政府所持主张。”他说,“我想说明,厄瓜多尔不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官方声明所述一旦发生,厄方将视为不友好、敌对且不能忍受的行为,以最强烈的外交方式回应。” 阿桑奇今年6月进入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厄瓜多尔大使馆,申请政治避难,以免被引渡至瑞典接受审理。瑞典检察官指控阿桑奇在瑞典逗留时强奸和性骚扰两名女性,英国警方一度拘押阿桑奇。英国最高法院5月裁定,可以把阿桑奇引渡至瑞典。 阿桑奇担心,如果进入瑞典,他最终可能被引渡至美国并面临间谍罪指控,缘由是“维基揭秘”网站两年前发布大量涉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美方秘密文件。 另据法新社16日报道,帕蒂尼奥16日发表电视讲话称,厄瓜多尔将向阿桑奇提供政治避难,以免其被引渡至瑞典。帕蒂尼奥称,厄瓜多尔政府做出此决定,是遵循其保护避难者的传统。 英称一星期后可入馆 厄瓜多尔政府的决定招致英国和瑞典不满。英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说,决定“令人失望”,但不会让事情有任何改变。这名发言人说:“根据我们(英国)的法律,阿桑奇先生在用完所有上诉选项后,英国当局有义务将他引渡至瑞典。我们会履行这个义务。厄瓜多尔政府这个决定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瑞典外交部16日紧急召见厄瓜多尔驻瑞典大使,称给予阿桑奇政治避难阻碍了瑞典司法程序和欧洲国家间司法合作,“难以接受”。 英国外交部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依照英国法律,我们先发通知,一个星期后便可进入使馆,使馆届时将不再受外交保护。” 依照国际法,一国驻外使团馆舍具有域外领土的性质,享有治外法权。而英国外交部援引英国1987年通过的《外交和领事馆舍法案》,称英方有权废止某座建筑的“外交身份”。 厄瓜多尔大使馆位于伦敦繁华地段,毗邻一处大型百货商店。路透社报道,伦敦警方已经强化使馆周边监控,3名警员在使馆门口“盯梢”,多名警员来回巡逻。 美洲国家组织16日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对英国威胁厄瓜多尔大使馆并称他们可能强行进入,我们深感震惊。这显然违反国际法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的外交礼仪。” “维基揭秘”网站发声明谴责,称英方威胁是“敌对和极端行为”,“没有先例”。 阿桑奇发声明赞“胜利” 身在厄瓜多尔大使馆的阿桑奇16日发表声明,将给予政治避难的决定视为他本人和支持者的“重大胜利”,同时表示“形势可能变得更紧迫”。阿桑奇还将于19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晚9时)在厄使馆前发表声明。 不少民众15日在厄瓜多尔大使馆门外露营,对阿桑奇表达支持。临近厄方宣布决定,这些支持者高喊“不要碰厄瓜多尔”,与警方对峙。在一场疑似恶作剧中,不少出租车突然在使馆门外排起长队,司机假装询问名叫“阿桑奇”的乘客。 厄瓜多尔给予阿桑奇政治避难,不仅没有平息纷争,反而将这场引渡“肥皂剧”带向一个新的对决舞台。一方面,获得避难权的阿桑奇寻求前往厄瓜多尔,躲避司法追踪;另一方面,英国警方誓言继续“履行义务”,寻求逮捕并引渡阿桑奇至瑞典。这场外交“猫鼠游戏”将向何种局面演进,势必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关注焦点。 一些政治分析师推测,英国尽管发出威胁,但不会“动真格”。 厄瓜多尔政治学教授胡利奥·埃切韦里亚说,英国有尊重外交使团的传统,不会硬闯外国使领馆。原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毛里西奥·甘达拉告诉记者,他不相信英国会“兑现”威胁,阿桑奇可以长期留在使馆。 政治分析师说,阿桑奇即便获得政治避难,也难以走出使馆大门。 一些人甚至为阿桑奇策划出走方案:先乘坐使馆挂外交牌照的汽车前往机场,再装进外交包裹“走私”出国;另一些人说,厄瓜多尔可以任命阿桑奇为外交官,享受外交豁免权。而多名律师和外交官直言这些“剧本”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本报综合《京华时报》、《新闻晚报》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