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我想学好医,把全家人治好
2012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想学好医,把全家人治好
◎临朐的张杏芳家境贫寒,今年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 ◎父母和弟弟都有病在身,她学医就是希望帮助家人
  张杏芳和弟弟在看录取通知书。



  父亲从小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母亲重度癫痫,两人几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弟弟年幼多病,左眼几近失明,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年仅19岁的张杏芳通过努力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修护理专业。8月21日,记者来到临朐县冶源镇红光村,见到了张杏芳及其家人。“我爱我的家人,热爱生活,也热爱生命。”张杏芳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学习、打工、供弟弟读书、照顾父母……虽然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是自己会微笑着走完。

父母几乎无劳动能力
  梳着马尾,戴着眼镜,衣着朴素干净,这就是张杏芳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走进张杏芳家,木头门,砖瓦房,院子不大,角角落落都堆放着枯木柴火。客厅内的家具虽然看上去比较破旧,但是整齐干净。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张杏芳的父亲自幼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母亲患重度癫痫,经常犯病,需常年服药。
  张杏芳的父亲张思文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主要靠政府补助。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村里给他们家办了低保证,每口人每月大约100元钱。此外,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的帮助下,勉强种了几亩口粮地。“我这个样子,地里活根本就干不了,多亏好心人照顾让我到厂里去干点零活,赚点零花钱,但是一年干不到70天。孩子他娘有癫痫病,经常发作,现在常年靠药物维持着。医院开的药吃不起,我就到药店去给她买些便宜的,就这样一年光药费就得2000多元。”张思文说。
弟弟自幼体弱多病
  张杏芳的母亲说:“我这个病都多少年了,发病的时候自己根本不知道干过什么。说起来现在还觉得挺愧疚的。女儿从小是她姥姥带大的,儿子是我带的,但是在儿子五个月大的时候,我突然犯病,将他头朝下摔到地上,当时就失去了知觉。”
  张思文说,儿子叫张昕煜,从小就体弱多病。三岁时得了疝气,经常肚子痛,由于经济拮据,一直都没有去医院治疗。直到又一次病发,孩子疼得在地上直打滚,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孩子就不行了。之后动了手术,现在偶尔还会犯。“现在想想还有些害怕,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实在是不容易,多灾多难。去年,他左眼突然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做了手术。医生说是小时候头部摔到地上留下的后遗症。以前一直都没有什么征兆,孩子小也不懂事。去年,他一直喊眼睛不舒服,晚上看灯光就流眼泪,而且眼睛特别红,去医院测了一下,视力为0.1。”张思文看着正咧嘴笑的儿子,叹了一口气说:“再开学就上小学二年级了,我们不求他以后能大富大贵,只要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就心满意足了。”
考上大学借钱筹学费
  张杏芳告诉记者,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高兴之余也有些担忧,她算了一下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一共是7832元,而且要在8月20日开学之前将学费存到银行卡里。弟弟生病,母亲吃药,可以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这么多费用,该怎么凑?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再次向亲朋好友借钱。“父母东奔西跑凑了8000元钱,但是想到以后每年4000多元的学费,再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一年至少要花费一万多元钱。5年下来,就得花费六七万元钱,父母都犯了愁。”说到这里,张杏芳显得有些忧愁,她说上大学后会勤工俭学,减轻父母的负担。
  “其实我之所以选择学医,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弟弟身体都不好,常年吃药,看着他们这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好好学医,以后把爸妈和弟弟的病治好。”张杏芳说,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张思文说,现在自己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女儿身上。由于没钱交学费,女儿从初中升入高中的时候,张思文就考虑过让她辍学。后来,在学校老师、亲朋好友的多次相劝下,加之张杏芳自幼勤奋好学,他不忍心看着女儿难过,便同意让她继续读书。高考结束后,张思文也动过让女儿辍学打工的念头,可是看着女儿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那高兴的表情,他被感动了。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读完大学。
相似境遇打动好心人
  当天上午8时30分许,一名爱心人士来到张杏芳家,给她留下了400元钱。后来,记者得知,这名爱心人士叫宗良,是临朐县一名普通市民,从朋友处得知张杏芳的家庭情况后,宗良很受触动。
  宗良告诉记者,自己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所以非常同情张杏芳的遭遇。“我非常能理解一个在逆境中成才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钱虽然不多,但是我的一份心意。”宗良说。
  说起张杏芳一家,邻居尹焕瑞非常感慨地说:“他们夫妻俩都干不了活,而且孩子的妈妈经常犯病,几亩口粮田都是大家帮忙种着。这一家人确实挺可怜,儿子从小就经常生病,光住院做手术就好几次,而且好几次还险些连命都丢了。”尹焕瑞说,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帮他们度过难关。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叶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