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争创全国文明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提起山东足球,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并不是潍坊。潍坊地处齐鲁腹地,东有青岛,作为中国著名的足球城,岛城曾走出过多名中国足球的标志性人物。西有济南,作为山东足球的大本营,这里曾见证过齐鲁足球的辉煌。在山东足球的版图上,潍坊并不是一块沃土。但这并没有影响足球在潍坊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风雨30年,成了潍坊联赛的常青树 从1982年开始,潍坊有了比较正规的足球联赛——“友谊杯”足球赛,也就是现在潍坊市足球联赛的前身。这项赛事是目前潍坊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单项体育比赛,至今已经举办了29届。此后,“迎春杯”、“贺岁杯”足球赛相继举办。1986年5月,潍坊市足协正式成立,潍坊足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说起潍坊足球,还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与魔鬼队颇有渊源的现任潍坊市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胡纲。 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的胡纲是青岛人,从小他便展示出了过人的足球天赋,并入选过当时的省少年队、青年队。上世纪70年代末,胡纲调到潍坊市体委工作,成为当时潍坊竞技体校惟一一位专业的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此后,胡纲带过的潍坊男女足均在山东省取得不俗的战绩,如今潍坊市各级足球队中,很多队员都出自胡纲门下。包括魔鬼队30年发展历程,也有很多球员都师从胡纲。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胡纲就参与组织了潍坊各项足球比赛,至今,胡纲仍然保留着前29届足球联赛的秩序册,“这些秩序册也可以说见证了潍坊足球30年的发展史吧,从最初只有6支队参加,到2005年的20多支队伍参赛,魔鬼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胡纲介绍说,从1982年联赛开始到1992年,潍棉足球队参加了所有市联赛,拿了6次冠军,是那个时期潍坊足坛的王者。而从1991年至今,魔鬼队参加了所有的联赛,并且夺取了大部分冠军,可以说是潍坊足坛的长青树。
让“魔鬼”成潍坊业余足球的新名片 说他们是草根运动员,只是因为他们的装备不如职业队,球技不如职业球员,但并不代表他们对于足球的热爱比职业球员差。 在魔鬼队30年的发展历程中,潍坊足球圈和新闻媒体也共同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其中有的人和他们一起踢过球,有的作为记者采访过他们的比赛……现任鲁能足校教练的张涛就是其中的一位。张涛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上世纪70年代,张涛从当时的工人新村小学开始了自己的足球路,小学毕业后,球技出众的张涛入选了山东青年男足。 说起魔鬼队,张涛称赞有加,“和队里很多人都是从小一起的好朋友,上世纪80年代初,在潍坊踢球的人当中,魔鬼队那批队员算是比较厉害的了。希望他们能够走得更远,把‘魔鬼’打造成潍坊业余足球的一张新名片。” 一路走来,王涛带了一个好头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潍坊晚报原文体部主任李彬对魔鬼队也有着很深的印象,“知道魔鬼队有很多年了,对潍坊足球也是非常关注的,魔鬼队可以说是潍坊业余足球发展的一面旗帜。”李彬说,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成绩有多么突出和辉煌,而是他们不为名利地坚持这么多年,非常难得。 在魔鬼队发展过程中,很多球队比赛的新闻报道都出自李彬笔下,“魔鬼队能够走过30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中有王涛这样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谈起老朋友王涛,李彬可是有点“怕”,怕王涛说足球,因为王涛说起足球来太专业太专注,让这位资深的体育记者都有点自愧不如。足球给王涛带来快乐,也曾给他留下过伤痛。作为老朋友和他的球迷,李彬就想送给王涛一句话:“50了,踢球悠着点吧,享受足球的方式有很多。” 魔鬼队是潍坊足球的本土元素 说起魔鬼队,潍坊另一位资深体育记者张军同样很有感触,张军又名黎光,潍坊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播音员,他曾受央视邀请解说过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他主持的《黎光体育》(原名京广体育)是我市广播电视媒体中惟一一档专业的体育节目。 作为一名从事了20多年体育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张军对魔鬼队有种特殊的感情,“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开始关注和报道魔鬼队。当时,魔鬼队参加市联赛、迎春杯、贺岁杯,包括省里的鲁中杯比赛,我都跟队采访过,20多年了,目睹了魔鬼队的成长,更见证了他们的强大。”张军从更专业的角度解读了潍坊足球和魔鬼队:在潍坊足球历史上有三支比较有名的球队:棉纺厂队、长青队和魔鬼队,其中只有魔鬼队是土生土长的潍坊本土足球元素。1982年,人们第一次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转播,接触、了解并喜欢上了世界杯和足球,魔鬼队成立于这一年绝非偶然,而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和缩影。队长王涛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痴情不改、热情依旧。 张军说,魔鬼队的精神是贵在坚持。年轻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踢足球不是新闻,凑在一起一踢就是三十年就有点新闻价值了。 本期图片由魔鬼队提供 本报记者 付东升 翻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