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瞧,俺社区有了“自行车上的居委会” |
◎奎文工福街社区为民情巡访员配备自行车 ◎工作效率高了,车上的“便民包”也能更好地服务居民 |
|
|
工福街社区工作人员将与居民们有关的各类宣传材料及表格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包内。 |
|

|
|
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暨审批表》、《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申请、审查表》等,都要到所在社区的服务大厅,而在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居民只要拦住在社区内骑车巡察的民情巡访员,就可以从他们手中拿到表格填写,十分方便。近日,工福街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刚配发的专用自行车,打破在办公室办公的传统,开展“上门服务”。8月27日上午,记者了解到,这种“自行车上的居委会”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新鲜 巡访员配上了自行车 8月27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服务中心,见到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唐秀娟。唐秀娟告诉记者,他们社区现在实行的是网格化管理,整个社区被划分为五个方格,每个方格都配备了一名民情巡访员,负责处理各自方格中的社区事务。 一大早,五名民情巡访员都到各自负责的区域去巡逻了,因此记者要等他们回到社区服务中心才能看到刚刚配发给他们的自行车。 唐秀娟告诉记者,这些自行车每辆价值600元,是社区内一家企业捐赠的。“我们社区的面积非常大,北到北宫东街,南到福寿东街,西到白浪河,东到潍州路,有0.9平方公里,共有1.2万名居民,每天需要处理很多事情。以前民情巡访员都是走路去处理,在路上往往会耽误不少时间,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居民到社区服务中心来,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再去他们家里或者附近帮忙,工作效率不是很高。” 便捷 在路上就可服务居民 唐秀娟回忆说,社区里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本身就身体不好,还独居在家,前不久出门倒垃圾时不小心把钥匙锁在了屋内。老人不想撬开锁,便满头大汗地来到社区服务中心,请工作人员帮忙。一名男工作人员从老人一楼邻居家的阳台爬到他家阳台后进屋打开了家门。 “这个事前后折腾了一上午,要是当时我们的民情巡访员有自行车就好了,在街上巡察的时候,老人拦住他直接叫到家里帮忙就行了,也不用大老远来我们社区服务中心了。”唐秀娟说。 有了这些专用自行车,社区工作人员打破在办公室办公的传统,更多地选择上门服务,转变了工作作风,能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拉近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像这些《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申请、审查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介绍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暨审批表》等等的各种表格,现在我们的民情巡访员都随身携带,放在自行车的‘便民包’里,居民在街上碰见他们的时候就可以填写了,不用非要到社区服务中心来,方便很多。”唐秀娟告诉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