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瞧,俺社区有了“自行车上的居委会” |
◎奎文工福街社区为民情巡访员配备自行车 ◎工作效率高了,车上的“便民包”也能更好地服务居民 |
|
◎体会 骑自行车办公 既高效又开心 说话间到了上午10时许,在各自方格区域内巡察了一两圈的巡访员都陆续回到了社区服务中心。第一个回来的是50岁的孙建堂,记者看到,配发给他的自行车是蓝色飞鸽牌男式自行车,自行车前面的车筐上有一个黄底红字的醒目牌子,写着“民情服务”四个大字,后面还挂着写有“民情服务每一天”的车牌。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搭着两个绿色帆布口袋,上面写着“便民包”。 应记者的要求,孙建堂打开了他的便民包,记者看到里面除了唐秀娟主任提到的各种表格外,还有《治安巡逻工作登记表》、《治安案件调解登记表》、《租赁房屋登记表》、《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表》等文件档案,每一本都厚厚的。 孙建堂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自行车,我们都是走着去转悠,身上背一个斜挎包,虽然只装着这些文件档案,没有可填写的表格,但那样也很沉。每个人负责的区域转一圈下来得1个小时。因为社区里不少空巢老人,我们有时还帮他们扛个面袋子大米袋子什么的,走着扛回去还得爬到楼上去,经常累得满头大汗。现在有自行车就方便多了,买了面用自行车给老人驮回去,一溜烟就到了,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转一圈只花半小时,工作轻松了很多。” 孙建堂说,有了自行车以后,他觉得工作效率高了不少,每天可以处理更多的事情,也省了不少体力,因此非常开心。“我们每天需要处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车辆占道停放影响居民出行,街上哪里的卫生没有打扫干净,或者哪里有纠纷打架了,下雨时谁家进水了,都得赶过去处理。现在有了自行车方便多了,路上耽误的时间少了很多,可以尽快帮居民处理事情。”孙建堂对记者说。 文/本报记者 孙锦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