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之后,几场秋雨将夏日的酷热一扫而光,可是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阳光依然强烈,动不动的就是一身的汗,尤其是正午时分更是被太阳晒得炎热难耐,似乎夏天还未离去,这其实也正是“秋老虎”的由来。面对来势汹汹的“秋老虎”,我们在日常的饮食跟作息习惯上应该注意点啥呢?
◎饮食 清热解暑,防止秋燥 在秋老虎的影响下中,白天的天气依然会炎热难耐,所以清热解暑的食物不用一下子就从餐桌上撤走,多喝些绿豆汤、莲子粥、红小豆粥、淡茶、果汁等,不仅能够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对身体是很有益处的。多食用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当然还要记得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性味寒凉的食物,吃多了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让饮食过于清淡,而忽视了营养均衡。立秋后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既可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又有清热补益的作用。 秋季干燥的空气,很容易引起秋燥,出现口干舌燥的感觉。对此,平日里应该多喝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润脏腑。也可选用捣碎的黑芝麻掺入适量的蜂蜜用开水调服,或是将白木耳、黑木耳、冰糖一起炖服,都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功效。此外,雪梨、鸭梨等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
◎作息 警惕寒凉,加强锻炼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刚刚度过炎炎夏日的人们,很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夜晚睡觉时,可能上半夜还是闷热难当,但是到了下半夜温度就变得凉爽起来,因此,晚上休息时要关好窗户或是盖好被子,以免感冒。而白天早晚温差大,要注意适时地添加衣物,不要再跟夏天一样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应对秋老虎,强壮的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而适当的锻炼,更是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初秋早晚凉爽的空气,也为户外锻炼提供了舒适环境,市民可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如慢跑、登山、散步、各种球类运动等,持之以恒,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而在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的时候,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时间及户外锻炼时间,户外锻炼最好选在傍晚或者采用室内运动进行锻炼。 虽然现在早晚气温都比较低,但中午时分,阳光强烈,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这也是“秋老虎”的厉害之处,所以现在一些家庭还离不开空调,但立秋后,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享受清风凉意带来的“空调病”。所以,这个季节要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 本报见习记者 窦圆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