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争创全国文明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广而告之

第03版
新闻评论
 
标题导航
虞河岸边,票友怡然自乐
“千里眼”监督驾驶员
旅客“打的”有了候车站
2012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虞河岸边,票友怡然自乐
◎成立五年,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每周演两次 ◎以戏会友,剧社成员大多是大虞街道辖区居民
  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的社长刘玮(左)在唱京剧。



  8月29日,奎文区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的票友们在虞河路与福寿街交叉口西侧的虞河东岸的凉亭里唱起了京剧,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据了解,该京剧票社成立于2007年,每周都会在虞河岸边演出两次,不仅让票友们自娱自乐,还为市民增添了乐趣。

虞河岸边唱起京剧
  当日下午2时许,记者刚走到奎文区虞河路与福寿东街交叉口西侧的虞河岸边,就听到有人在唱京剧。顺着虞河向北走约100米,记者看到,虞河岸边东侧的一个凉亭里挤满了人,有的拉二胡,有的打鼓,有的弹琵琶,身穿蓝色戏服的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社长刘玮正在唱京剧,一旁的票友们正在忙着化妆。
  受逼迫,去捡柴,泪如雨下,病恹恹,身无力,难以挣扎…….”刘玮一开唱吸引了不少正在岸边游玩的市民前来听戏。“他们经常来虞河岸边唱戏,我也是个京剧迷,他们都唱得很好,我喜欢听他们唱戏。”市民李大爷向记者介绍,这段戏是《春秋配》选段,讲得是戏中的主人公受继母的虐待,生病了还被继母派出去捡柴。紧接着,票友们又唱了《龙凤呈祥》选段等,他们出色的演唱赢得了正在听戏的市民的阵阵掌声。
  据刘玮介绍,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成立于2007年,刚开始时只有五六个票友,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0多个票友。这些票友都是退休的京剧爱好者,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53岁。除了每周两次在虞河岸边唱戏外,他们还经常参加酒店庆典、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等演出。“天冷的时候我们就在家里聚聚,天热的时候我们就在虞河岸边唱戏,一般都是晚上唱。”
烦心事一唱戏全没了
  刘玮说,虽然剧社的条件简单,但是人员结构很齐全,有唱老旦、青衣、花脸、老生的,也有专门的乐队,乐器都是成员从家带来的。
  今年58岁的徐桂英退休前是城区一家劳动开发公司的财务人员,很喜欢唱京剧,经常自己在家跟着电视学唱,一年前加入京剧票社。徐桂英对记者说,平日里如果遇到了烦心事,只要一唱京剧,烦恼就都唱跑了,心情也变舒畅了。
  “唱京剧不仅给自己带来欢乐,也给别人带来了欢乐。”53岁的票友张桂琴说,票友们大多同时参与着三四个剧社,平日里唱唱京剧,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别人带去欢乐。她说,有一次,她和票友们去某乡镇演出,村委通过大喇叭一广播,所有的村民都带着板凳来听戏,当天突然下起了雨,但村民都坚持看完了他们的演出。
  76岁的代云海是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年龄最大的票友,他说:“哪里有活动我就去哪里,每天乐呵呵地忙着,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提高文艺水平。大家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烦恼也少了。”
票友聚会像是大家庭
  “参加这个剧社以前,大家都互相不认识,是京剧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刘玮说,他们的剧社以大虞街道辖区的居民为主,也有不少票友自己打听着来参加的,最远的票友家离剧社10里路,只要有活动,票友都会放下手里的活,按时赶到剧社参加活动。有些票友为了参加剧社的活动,还带着自己的孙子和孙女,照看孩子参加活动两不误。
  “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玩,但是,要玩得有意义。”刘玮说,现在,大虞文化产业京剧票社的票友们相处久了,都互相了解了,私下里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乐呵呵地,像是一个大家庭。谁家遇到困难了,大家都一起帮助,谁家有高兴的事,也喜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老人们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也不再觉得孤单。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