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看法指方向,评委团现场展开“头脑风暴” |
◎征集活动二次研讨会举行,十余专家到场 ◎几位专家都认为城市形象最好的承载物还是风筝 |
|
9月5日下午,“中信银行杯”潍坊城市精神表述语、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活动第二次研讨会在中信银行潍坊分行会议室举行。活动的主办方潍坊市委宣传部和潍坊晚报特意邀请了十几位专家到会,针对一些来稿中的优秀作品发表评论和意见。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专家们不但为潍坊城市精神表述语、城市形象宣传语的创作和确定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指明了口号的大致方向,还现场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亲自创作出一些朗朗上口的口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汉邦出席了研讨会,听取了专家们的发言后,盛赞专家们都畅所欲言,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的评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风筝的延伸意可代表潍坊的美 9月5日下午3时许,“中信银行杯”潍坊城市精神表述语、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活动第二次研讨会正式开始,几位专家普遍都对潍坊城市形象宣传语更感兴趣。 首先发言的孔德平说:“城市形象宣传语最好是抽象的,比如说‘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七彩云南’,字越少越好,越直白越好,但是说起来还得有‘味儿’,因此选对口号的承载物形象至关重要。你用朝天锅、那还有杠子头火烧呢,用潍柴还有歌尔呢,这些都不能以一概全。”孔德平认为最好的承载物还是风筝。“风筝这个形象我们用了20年了,所以应该继续用。风筝既有高度又有美感。潍坊的高度,潍坊文明程度的高度,潍坊城市的美感,都可以用风筝代表。”孔德平在看过本报精心筛选出的近百条潍坊城市形象宣传语后,觉得一位投稿人创作的“天上看风筝、天下看潍坊”就非常不错。 第二个发言的王居明也同意孔德平的意见,他提出:“城市形象的载体与其它城市相比,要有个性化,我们选什么呢?承载物应该尽量选个小东西,风筝就不错。”而潍坊电视台副台长温明孝则建议说,口号中不一定要出现“风筝”,只要包含风筝带有的美好寓意即可,比如说有投稿人创作的“相约潍坊,放飞梦想”既押韵也好记,但是改成“相约潍坊,放飞理想”会更好。“梦想有时会不切实际,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就代表了所有美好的东西。来潍坊,你美好的理想就能实现了,这个寓意很好。”温明孝说。 潍坊广播影视集团总编室主任赵鹏说:“口号越简单越好,不用那么规整,求大求全,要好记,打破常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用通俗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直接说‘一个放风筝的地方——潍坊’或者‘来潍坊放风筝’就可以啊,虽然直白,但是很好记忆。”
潍坊精神应体现潍坊人的气质 研讨会上,一些专家表示,潍坊的城市精神表述语很容易与别的城市雷同,“反正都是用这些意思好的词,选择哪几个才能代表潍坊,让人很难决定。”一位专家如是说。不过也有一部分专家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徐树芝说:“我个人每次看到报上登的宣传语,都很感动,因为能从中看到每一个作者的用心,这次活动其实也是提高潍坊市民文化修养的过程。我觉得城市精神表述语的选择要把握几个原则,首先是通俗易懂,形式完美,力避歧义。第二是从内容上突出潍坊历史的悠久,潍坊人作为城市主人的姿态,比如说‘好客山东’就表现了山东人的特点。第三,潍坊有七千年的文明,潍坊的形象改变是改革开放以后,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所以‘包容’、‘开放’都是不错的词,可以考虑选用。” 马永安接着说:“精神表述语要提炼出我们潍坊这个城市的气质、特点,也应该同时包括潍坊人的特点。” 老家是安丘的鲁太光则表示,潍坊处在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的黄金交汇点,这一点在城市精神表述语上可以予以体现。另外表述语还应该显示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考虑当下性和传承性的结合。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座专家的一致认可。鲁太光看过投稿人的一些潍坊城市精神表述语后提出,其中“笃厚、明达、凝聚、创造”、“唯德、风行、争先、创远”、“尚文、思变、敏行、包容”等作品都不错,其中一些词语完全可以选出来直接使用。 中信银行潍坊分行行长黄千文也觉得,潍坊精神应体现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平衡,要有引领性,“尚和”、“争先”都是不错的词语。
专家名单 孔德平 著名诗人、潍坊晚报原文体部主任 孙敬明 潍坊市博物馆研究馆员 邓华 作家、潍坊学院兼职教授 鲁太光 北京大学博士、文学评论家、《小说选刊》编辑 王居明 省美协副秘书长、市美协秘书长、中国十大策划专家、潍坊日报社社委、书画院院长 徐树芝 潍坊学院宣传部部长 纪君 市文联书画院副院长、潍坊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马永安 潍坊医学院副教授、知名撰稿人 赵鹏 潍坊广播影视集团总编室主任 温明孝 潍坊电视台副台长 黄千文 中信银行潍坊分行行长
|
|